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面对与您结怨的人,您是选择以德报怨, [复制链接]

1#

成语“以德报怨”现解释: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属于褒义成语。出自于——?

为什么是个问号呢?因为“以德报怨”的出处有三种说法;

其一、出自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其二、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其三、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以上三种出处,哪个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逐次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

一、成语以德报怨并非出自于《论语·宪问》篇。有两点足以证明:

《老子·道德经》成书于老子在世时,早于《孔子·论语》;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徒弟和徒孙)对老师生前话语的追忆辑录。

原文里“或曰:‘以德报怨何如?”这是孔子的学生姓原,名宪,字子思在问老师的问题,并非孔子所说;而孔子说的则是“以直报怨”。

二、以德报怨也并非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许多学者认为“报怨以德”出现在这一章,  但本章是老子在“无为”的宗旨下,讲圣人如何处事治世的道理。实则并非讲世人如何做有德行之人,与以德报怨没有直接关联。

三、以德报怨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吗?在本章里老子特别强调,他说用“德”和解重大的怨仇,希望人们做有德行善之人,才可能得天道的庇护。根据上下文意,以德报怨这句成语正是出自于《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以德报怨这句成语的真正出处。但有个问题又随之而来,老子的“报怨以德”与孔子的“以直报怨”是一个意思吗?

我们看“以直报怨”表面意思就是直来直去,该咋咋滴。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正是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也就是儒家的核心观点——仁义。而仁义重点又落于“德”之上,“德”又体现在出自于本心中正,又无私偏的“直”之上。对于违背“德”的“怨”;孔子认为德与怨不应该含混不清。因为如果“怨”和“德”都可以直接对应起来的话,我们将没有什么直正可以拿来和“德”对应的了。因此,德只能对应德,而要以直对“怨”。

古有孟尝君养一门客冯谖(xuān),三番五次不满意孟的款待,经常挑刺。而孟尝君认为其必是能人异士,依旧以礼相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日后孟尝君落魄,唯有冯谖相伴。而冯谖早就在孟尝君老家安排好了一切,养精蓄锐。果然,在冯谖的帮助下,孟尝君终于东山再起。“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这就是以德报德的仁义之举。

但如果你越得寸进尺,我越分毫不让!“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历史上第一次喊出这句话的是西汉的陈汤,这位大汉将*当初千里远征,逐鹿漠北,将侵犯汉朝的匈奴单于阵斩,战后他向皇帝豪言壮语:“宜悬头槀(gǎo)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对于敌人和宵小之辈绝对不能用“德”,只能以“直”相对,为仁义而为,行仁义之师!其实从倡德和尚德的角度上来说,“以直报怨”是直来直去,该咋咋滴也对。

我们分析完孔子的“以直报怨”却发现,这貌似与老子的“以德报怨”针锋相对啊!真的是如此吗?非也!这真是千古的误解。

我们知道,老子学说为“道法自然”,即遵循宇宙本体之原则来观察人生。但老子之言一向容易遭人误解,原因是他老人家行文用字一向古奥离奇(加之古时异体字的确难懂),常和一般字面上的用义不同。老子于《道德经》中所言之道德并非一般认知的仁义道德。所以,老子说的“以德报怨”是以“天地自然之德来回报仇怨,而天地自然之德的要义是“万物平等”,正和孔子以“公平、正直来对仇怨的意义相通而且并不抵触。

老子和孔子都不是慈善家,都不会主张以德(仁德)报怨。老子更认为“大道废,才有仁义的产生。”而大道之下是万物平等,同时也是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世界。因此,老子当然不会主张“以德报怨”。谁会主张以德报怨呢?南怀瑾先生说过,“用西方教派的某本经书上的话来说,你打我右边的脸,我再把左边的脸向过去。”但现在来看,这经书上的话,西方那个丑国和一些蛮夷小国也只是拿来假模假样的说说。实际上,他们奉行的正是丛林法则。

综上来看,老子与孔子的理论是异曲同工之妙,妙不可言!而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这种妙处在于自我修养才能深切感受得到其中的玄奥。至于能否做到“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觉悟和态度。你要随便,那就自然;你要自在,那便从容;万法皆于心生、心灭,缘起缘落,看君如何做便是了。

看完本文请高抬贵手按下点赞、推荐,衷心感谢您的德行之举。文章结尾附送大家一则故事,请读者自省。

在二战时,德*战败,年的冬天,已经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这时非常的寒冷,苏联俘虏了一批大约两万人德国战俘,他们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穿过。

因为是严冬,天空中飘着大团大团的雪花,气温很低,但所有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人。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妇女,他们来自莫斯科及周边的乡村。他们之中每一个人都有亲人在德*所发动的战争中丧生。他们都是战争的最直接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国*人怀着满腔的刻骨之恨。

当大队的德*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的面前时,她们全都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呼啸的人群前簇后拥,她们希望挤上前去,哪怕只是靠近一点点,她们渴望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撕成碎片。这些德国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走过。他们的脸上满是恐惧与无助,随时都有被仇恨吞噬的危险。

这个时候,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衣服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允许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应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她走过警戒线。来到了俘虏们的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一层一层的布,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面包硬塞到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脚步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嘴里还说着:“只有这么一点了,真不好意思,你凑合着吃点吧!"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的这位妇女,刹那间已泪流满面。他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

于是,整个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这真是一则令人感动,但我却无论如何不理解的故事。您呢?

PS:视频区有“以德报怨”视频,欢迎您前去观赏,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