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包容是人生的必修课 [复制链接]

1#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道德经》第六十六章,看看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感悟

江河汇聚之地,必然地处低位,老子告诉我们,正是因为他的谦虚,才能容纳万千河流。领导者也是一样的,凌驾于人民之上,只会使人厌倦,而用宽广的胸襟面对,人民都会被他的精神所打动。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上学时,那些温和讲理的老师,往往能征服全班同学;上班后,那些谦和包容的领导,也是职员们愿意追随的人;事业有成后,你的大度与沉稳,才能得到属下的欣赏。聪明的领导者都知道,谦和是人生的必修课。

战国时期的梁国与楚国,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瓜身长势极好,楚人夜里偷把梁亭的瓜秧全扯断了。

梁亭亭卒气愤地找县令宋就告状,宋就说“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

亭卒觉得有道理,就照办了。楚亭的人终于发现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地,便将此事报告给楚县县令。县令听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到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变成友好的邻邦。

令人折服的,是你的包容,能够战胜敌人的,也是你的包容。

今日讨论

你认为包容与忍让有什么不同?

以上言论仅为个人理解所得,如有建议可在评论区交流探讨,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