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66章,做人如江海,能容纳承载 [复制链接]

1#

《道德经》第66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

处上而民不重

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江海之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汇聚的地方的原因。

百,形容多;王,众望所归;者,原因。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因为他善于处于更低的地方,所以能成为河流汇聚的地方。

这是因为江海善于处于百谷的下方,比百谷还要居下。居善地,水有七善,这是第一善。因为最低,所以水最多,都汇聚到江海这里。

谿:是山间低处汇聚泉水雨水而形成的小溪;

谷:是两座山之间的空处并汇聚溪流而形成的河水;

江:是汇聚山谷的河水而形成的大河;

海:是汇聚了江水而形成的大海。

海、江、谷、谿,一个比一个更低,所以成就一个比一个更大;而最低者,成就最大,自然就是王者。王、望、往,谐音。

注意:《道德经》之中的上下、高下,主要是指地位,如侯王对百姓。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江海为百谷王,是因为善于处下而成;人间王者,是否也该效仿自然,善于处下呢?观察自然,效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主要来源。

老子擅长观察自然,从自然的王者,领悟出人间的王者之路:象是一致的。故下文顺理成章引出人间王者该如何去为。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要想居于上位,就必须以谦下的言辞来对待百姓。

这里的言,不是一般的说话,可以理解为国家出来的通告、决议、会议纪要,以及国家级别会议上的重要发言等等,并且广而告之。圣人内心朴实诚恳、对待百姓言语谦下,自然带有一种无形的柔弱的氣质,所以能穿透人心,打动人心。在生活之中,善于团结人的人,会有类似特点,所以大家愿意拥护他,居于上位。

生活之中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两个人之间氣氛紧张、僵硬、对立,似有无形的暴风雨在酝酿;此时,如果一方能换个心态,以谦下的言辞伴随柔弱的氣质,对方内心直接感受到诚意,心随之而变,两个人之间的氣氛一下子就缓和了、流动了、活跃了。群体也可以如此。

氣氛是什么?紧张是什么?缓和是什么?都是内心无形的感觉。能看得见吗?视之不见,但是内心能感觉得到,这就是无。无为解决无的问题。

无为不等于没有言行。从“音声相和”可以领悟出,没有耳朵听得到的声,就带不出听不到的音。所以,圣人的言,是带有无形的心音的声,可以在无形之中做到无为。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想领导百姓,就必须把自身放在百姓利益之后。

先,为在前面领路的意思;后,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的利益后面。圣人三宝之一:“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自然会成为万物之官长,领导百姓。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所以圣人,居于上位而百姓内心没有压力。

虽然处于上位,但是因为言语谦下而百姓内心愉悦,利益在后而百姓不觉得有经济压力。

上、下虽然是空间的名,但是可以用于形容地位的高低、或者心态的高低。同样,重虽然是质量的名,但是可以转化为心理感受,如:心情沉重,或者轻快。“玄德深矣远矣”,也是类似的用法。

处前而民不害:前面带路而百姓利益不被损害。

虽然在前面领导人民,百姓在后面追随,但是因为圣人先考虑百姓利益,所以百姓利益不被损害,百姓也不担心利益受到损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所以天下人乐于拥戴而不厌烦。

这样领导人,属于“亲而誉之”类,当然天下人都乐于推举他作为领导,而不厌烦,不觉得有压力。这个厌,也有压力的意思。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为圣人不跟百姓争夺名利,所以天下没人可以与他争夺。

正因为圣人不跟百姓争夺什么,百姓自然心悦诚服,愿意推选他为领袖,天下人没有谁能与他争夺这个领导权的,所以圣人自然就成为人间的王者,与本文最开始的: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首尾形成呼应。

在生活之中怎么做到不争?我觉得,只要做好工作,提升工作能力,群众基础好,不争也自然会有相应的收获。当然受到领导忽视,或者不公平待遇,可以去跟领导交流,下情上达,天地交泰。不争不等于不交流,把话放在心里,气机堵塞。

每学一章,都想想这个道理行得通吗?怎么用。设想:如果做到“以言下之,以身后之”,是否也能做个好的部门经理?当然了,《道德经》有些是圣人境界,不能照搬的,修身家乡,循序渐进,不勉强自己去做什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