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一章到底讲了什么 [复制链接]

1#

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这个常字,原来是永恒的恒字。后来到了汉朝的时候,有一个皇帝叫刘恒。为了避免和皇帝的名字重复。如果重复了,是要被杀头的,所以汉朝注解道德经的人就把恒字改成了常字,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一样的。

“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德经》的全文开篇,也是总纲,是理解《道德经》入门的基础。

这里的意思是说,真理、规律、概念是存在的,但却不是绝对的,随着时间的原则,原有的规律、概念和真理是会不断变化的,而非一层不变的。这里老子是想告诉我们,我们在学习古人的智慧,前人的智慧时,需要明白所有的规律、但真理和规律并不是一层不变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在读书时(包含道德经),像成功人士请教时,参加各式各样的演讲和培训时,我们需要明白这些道理和规律,但也需要明白,这不是一层不变的道理和规律,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等因素不断变化的。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

名:“天地的意思”

在天地最开始的状态,是没有名字的,是不可名的。同时可以理解为没有办法去刻画去描绘的东西就是天地的开始,也就是“道”。后面一句也就是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母亲。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欲:过分的欲望

徼:本意是边界边缘的意思,这里引申为表浅表面的意思。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过分的欲望,那么你做事、学东西的时候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专注把事情做好、把东西学好。如果一个人长期保持着过分的欲望,那么这个人只能学到表浅的知识,是做不好事情的,因为这个人没有集中注意力,没有专注的去做这件事。不管是常无欲的人,还是常有欲的人,这两种行为习惯都是人类的习惯。按照上述的这两种状态去做事,去学习,最后的成果是完全不同的。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常无欲和,常有欲这两种做事情的状态,都是从人的思想,从人的内心当中发射出来的,然后影响到了我们人的行为。因此人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把一个领域的东西学好。首先的功夫应该在自己的思想,也就是在我们的内心精神世界。人在很多时候,连自己究竟喜欢什么,究竟需要什么,自己都想不明白,都说不清楚。只有当一个人能够经常的自我对话自我反省的时候,道家叫反观内照,这样才能够逐渐逐渐的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目标,真正的所爱和喜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