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45章,充满辩证思维,让人学 [复制链接]

1#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块价值连城的碧玉,也会有瑕疵;光芒耀眼的太阳,更有黑斑。人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过分地追求十全十美,反而会弄巧成拙。

很多人年少时曾经胸怀青云之志,可是几经折腾,却遍体鳞伤。这时不反思自己的功过得失,却怨天尤人,甚至继续铤而走险,最后终于让自信心被一点点地碾成齑粉。

反观那些成功者,或沉默是金,或大智若愚。其实他们都是凡夫俗子,走过风雨、历经磨难,甚至也曾撞断南墙,只不过因为懂得知止和转身,才会重新寻找并抓住机会。

秦朝末年的张良曾经想刺杀外出巡游的秦始皇,行动失败后四处漂泊。后来他拜*石公为师,改变了自己鲁莽的性格,终于辅助刘邦成为汉高祖,自己也被封为留侯。

而另一位大才子韩信虽然能够忍受胯下之辱,却不懂得收敛锋芒,最后被吕后歼灭,一代名将的下场真是令人唏嘘。

人生需要激流勇进,但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同时为人处世更该通晓策略。下面介绍《道德经》:大成若缺,大巧若拙,清静为天下正。平心静气,相反相成,老子的这段话充满智慧,常读常新,经久不衰。下面一起学习《道德经》第45章,充满辩证思维,让人学会清静无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在这篇短文中告诉后人:美好的事物也有欠缺,却不会衰竭。充实的东西也很空虚,但不会穷尽。笔直看似弯曲,灵巧看似笨拙,善辩者好像不善言辞。清静可以克服干扰,寒冷能够胜过炎热。清静无为,才可统率天下。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一个人最大的财富不是智慧和刚强,而是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就要先搞清楚自己的优缺点,然后才知道适合干什么,又不应该干什么。

先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一个人取得了巨大成就,要表现得有所欠缺,并留有余地,才能使自己进退自如,让发挥出来的作用永不衰退。

再看“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充盈的事物好像溃决,但它的作用却永不穷尽。老子很注意强调物极必反的道理,凡事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地追求圆满无缺的状态,防止事情的发展朝相反方向转化。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在老子看来,机巧会把人们从朴素引向奢华。表现为笨拙的样子,看似与世无争,但并非任人宰割,而是指无人能与之相争。

当一个人已经达到一种独孤求败的境界,如果依然表现出高傲自大,就会树敌无数,迟早会引火烧身。而表现拙劣,本质并没有变,却披了一件外衣,达到了自我保护的需要。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当一个人心烦意乱时,也会烦闷和燥热。世人有了私欲,便有了争夺,从而感到痛苦和愁闷。

所以老子强调清静,这样才能看清之前的论点,万事都是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内心烦躁不安,就极其容易失去理性,从而孤注一掷。

清,不仅是看清自己的实力和缺陷,也是时刻让头脑清醒,不随波逐流,不盲目冲动。静,可以辨明形势,沉稳踏实,更可游刃有余、张弛有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