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品读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遵道者,方能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在纷繁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太多的荒诞离奇的故事,秦始皇因为过度地盘剥和役使民众,才促使他的帝国二世而亡,夏桀与商纣更是荒淫无度,只爱美人不爱江山,最终导致亡国灭身。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下场呢?老子告诉我们这就是不能尊道而贵德的结果,接下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本章的智慧。

原文:希言自然。

释文:不发号施令才能让百姓过上自然和谐自然的生活。

不发号施令说明君主的心中没有贪欲,没有贪欲就不会去横征暴敛,就不会用仁义道德和严刑峻法来强迫和奴役民众,就不会随意发动战争,因而民众的生活不会受到来自上层干扰,他们自然会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因为天“道”无知无欲,无所偏爱,所以人之“道”也应该效法这种无知无欲的精神实质,君主无知无欲,自然不会对民众发号施令,这就是遵道的结果。

秦王朝在立国之初,不知让民众休养生息,而是用严刑峻法强迫民众为国家修驰道和长城,仅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刑徒就多达七十余万,与此同时他还发动对匈奴和南越的战争,于是民众的生活遭到严重破坏,正如陈胜所说的那句“天下苦秦久矣”,最能反映秦王朝的失道,失道而后失德,于是秦王朝在所有人的反対声中灰飞烟灰。

原文: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释文:所以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暴雨不会下一整天。

老子认为狂风和暴雨是上天发号施令的结果,这种异常天气是不可能持久的,它迟早会回到正常的状态,如果把它们落实到人类社会,狂风暴雨就是酷刑和暴*,那么这种非正常的治理手段就是破坏民众生活的工具,因而它是不符合民意的,也是注定不可持续的。破坏民众生活就是失道,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就是失道后所获之“德”。

原文: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释文:天地尚且不能持续发动狂风暴雨,何况是人类社会呢?

狂风暴雨是天地在发号施令,连天地都不能持久的发动,因为狂风暴雨是破坏天地自然的元凶,所以它们不可续,那么落实到人类社会,就是指暴*是不可持续的,再引申一步就是指用仁义道德和*令法规来治国,最终都免不了亡国的命运。

夏桀和商纣都是亡国之君,他们在位期间,不顾民生,搜罗天下美女和奇珍异宝,并用酷刑强迫天下臣民服从于他们,这就是典型的暴*,也是失道而背德的表现,他们的亡国根本就是一种必然。

原文: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释文:所以遵从于“道”的人,言行都能符合“道”的要求,他所获之“德”也符合天地之大“德”,反之,将失“道”而背“德”。

遵“道”而行的君主,言行能与“道”合一,从不发号施令,从不干扰和破坏民众的生活,这样他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就不会紧张,因而也不会有造反之类的事发生,所有人都能和谐相处,再也没有战乱和摩擦,天下从此大定,也可以说他“德”到了天下。

反之,失“道”的君主会用严刑峻法来强迫民众,会用重税来压榨民众,用战争来获取土地和人口,那么他会“德”到这样一幅图景,国家与民众之间彼此对立,民众流离失所,贫穷和痛苦将他们折磨的没有任何尊严,这样的国家早已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这就是失“德”的表现,也就是失天下。

原文: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释文:遵“道”而行的君主自然去得到“道”的庇护,他所获之“德”也自然符名天地之“德”,反之,背“道”而驰的君主也自然不会得到“道”的庇护,他所获之“德”也与天地之“德”相违背。

天地之“道”无知无欲,无亲无疏,所以天地之所“德”就是万物生生不息,引申到人类社会就是君主之“道”无思无欲,无爱无恨,君之大“德”就是万民休养生息,不受任何干扰。反之,如果君主背“道”而驰,故作非为,那么他所获之“德”恐怕是生灵涂炭,最终失掉天下。

老子用天道来证明人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华,在本章老子用狂风和暴雨的不可持续性来印证暴*和苛法的不可持续性,从而再次重申无为而治的正确性。同时,他还认为一切*令法规都属于破坏人类自然天性的暴*,也是失道而背德的表现,因此,老子主张人类应当回到无知无欲,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才是是人类回归和平的唯一出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