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岩松道德经里讲述的那些生存智慧 [复制链接]

1#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31229/4319047.html

HUOFA|编者按

中国的文化归根到底是儒释道三者杂糅形成的结果,我们的信仰和文化传承全在儒释道的杂糅之中,甚至现在已经各自受彼此的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认为,佛教已经不仅仅是宗教的概念了,它更是文化概念,有很多东西已经成为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佛教有道教和儒教对它的影响,而道教和儒教在发展中也必然会受佛教的影响。

1

包罗万象的“道德经”如果说中国最本源的东西,还要从道教说起。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很多词语都与道有关,比如道路、道德,很多事情一定要加一个“道”字,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看,它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路径。“道”这个字按顺序来写的话,你首先要写“首”字,首就是脑袋,接下来写偏旁,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标志。“道”这个字不就是说要把思想和行为结合在一起吗?如果你只是空想,纵有千种智慧,不去变成一种行为,就无法去改变和推动这个世界的进步。一个人也同样如此,所以“道”本身就是知行合一的标志。我们现在有很多误解,觉得自由、民主、平等这些词语都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不!在庄子的哲学中,就体现自由、民主、平等。但是关于平等的真正学说最初见于《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没有任何偏爱,它把世间的万物都看作刍狗一样。天地没有任何偏爱,不仅人与人,还有人与动物,一视同仁,还有哪一种平等高于这种平等呢?这已经把平等写到了极致。关于民主,《道德经》中提到,最好的君王是大家只知道他的存在,却不知道是谁,却一切井然有序,这是多么高的境界。无为清净,一切才会恢复本源。我喜欢《道德经》,喜欢老庄的哲学,我认为,中国文化典籍在哲学领域的,没有任何一部可以取代《道德经》的位置。《道德经》共81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道”指的是规律和本源,“德”指的是如何去实现。

2

什么是“道”什么是“道”?老子认为有三种东西最接近于道。水、女性和婴儿。老子在第1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有趣的是,老子写《道德经》的时候并没有标点符号,如果我来换个标点符号的话,大家读一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能有人说这是错误的!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总结八个字是:杂草丛生,深不见底。“深不见底”是指文化的底蕴,在这个底蕴的上面何尝不是“杂草丛生”呢?我们往往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好即坏,这是亟须改变的固执思想。如果我们抱有这种思想去看待世界,那么人与人无法相处,国与国也无法相处。只要不是朋友就是敌人,这怎么可能呢?周围的环境会激活你人性中的好与坏,好的教育,好的修行,好的环境,就会抑制人性中的恶。如果教育不够,就会促进恶生长。为什么有很多中国人在红绿灯前视若无物、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去国外旅游的时候却非常遵守红绿灯,说话也很小声,也不随地吐痰了,那是因为环境变了,这些人并没有变。未来的中国面临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就是读懂人性,只有读懂人性,才能对症下药,我们才能逐渐提升。“道可道”的辩证原则,在《道德经》里无处不在。上善若水、出生入死、天长地久,全在《道德经》里。树木有兴衰枯荣,人有生老病死,生命也是一种转化。《道德经》中有句话:死而不亡者寿,真正的长寿是什么?是你死了,但是人世间依然有你的传说。难道生命没有换成另外一种方式在继续吗?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活着就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依然活着,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转化。

01,你越无私,得到就越多

《道德经》有点像巴赫的音乐,看着非常简单,越看越复杂。

老子恐怕是一个特具有微博精神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