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经典名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复制链接]

1#

《道德经》是中国古典文学“四书五经”之一,历代学者都将其视为一门必修课程加以研读。历史上对这本书的注解有很多,根据注解者所处朝代和背景,其注解各式各样。不同的人对此书见解不同,就近代而言,学者们将这本书定位为“论说哲理”的哲学著作。

下面摘抄《道德经》经典名句,配上译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大道氾[fàn]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大道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能左能右。

世间万物依靠着大道生存而不推辞,同时大道也成就世间万物而不将其据为己有。

世间万物和大道规律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直的事物貌似弯曲,最精巧的东西反而显得有点抽劣,最善于辩论的人似乎有些不善言辞。

因此,我们看待任何事物之时,不要看表面,而是由表及里,用深层次的眼光看问题。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轻易承诺必然很少能够坚守信义,把事情看得过于容易也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

圣人遇到所有的事情都把它们看得很难,因为很难,所以才会重视,也才会更加用心地为之做准备。

所以,最终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那些真正懂得这一意义的人。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就像烹制小鱼一样。

烹鱼的时候不能随意翻搅,频繁地翻搅会把鱼搅烂。

治理大国也不能随意妄为,妄为会伤害民心、损害国家。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圣人懂得很多事情但不会自我炫耀,爱惜自己却不会自恃高贵。

他们博学多长但是谦虚有礼,对他人足够尊重;他们爱护自己却不把自己摆在高贵的位置上,对他人足够怜惜。

所以,人应当抛弃“自见”、“自贵”的态度,选择“自知”、“自爱”的做法。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减少多余而弥补不足;

社会的法则却恰恰相反,是减少不足而供养有余。

虽然自然的规律和社会的法则不一样,但是人在社会法则中遭到损失的,天道会将其以另一种方式弥补回来。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种不与万物相争,和水的规律一般心态的人,自然不会引来他人的埋怨和责怪。

而且因为不争不抢的做法,反而会获得众多人的好感和支持,使自己人生走得更加的顺遂。

《道德经》篇幅不长,但是论述精辟,含义深远,思想广博,从多个方面论述宇宙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汇入自然和社会生活中。

下方商品卡为《道德经》精装正版,有原文,注释,译文和相关故事,便于我们理解,对此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商品卡购买。

道德经全书国学经典精装正版包邮小店¥6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传承经典,就在“每日学文化”,欢迎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