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具备这三宝, [复制链接]

1#

人人生而平等,然而,很多人却将生来的平等活成了不平等,有的人在短短的一生中,成就了不凡的事业,获得了幸福的人生,成为了人上人,被视为“命好”的人;有的人却只是勉强在贫困线上挣扎,迟迟不能跳出穷人阶层。生来平等,同样有一双手、两只眼睛、一个脑袋,为什么人家就能成功,而自己却庸庸碌碌呢。对此,古代先贤早就有所明示,比如,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就重点说了这个问题,并提炼出著名的“三宝”说,从中可以得出: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具备这“三宝”,早晚飞*腾达,错不了。

因为《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只有一百多字,所以,我们还是先全文欣赏下: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将道德经这一章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如下:

天下人都说“道”太过广泛了,很难加以具体把握。要知道,正因为“道”太过广泛,所以才很难加以具体把握,如果它能具体把握,它早就销损殆尽了。我有三条基本的行为原则,保持它以保证大道得以贯彻执行: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朴;第三是不与天下争先。保持慈爱,就能全力以赴;保持俭朴、节俭,就能行走于广阔的天地;不与天下争得利之先,就能成为群体的首领。如果舍弃慈爱而妄逞勇武,舍弃俭朴、节俭而只知浪费,舍弃谦让而争先,那就死定了。保持慈爱,投入战争就能取得胜利,用于防守就能安全。上苍救人是用他的慈爱之心来卫护他的。

可以看出,道德经这一章,老子是从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入手,具体描述了得道之人的品格,也就是得道者的“三宝”。这“三宝”既然是得道者所有,那么,男人如果能具备,自然也就能成大器了。

来看具体分析:

“老子”有三宝,慈居于首位,指的是宽容、仁慈,老子说有仁慈之心的人才是真正的勇敢的人。男人,有了“慈爱”之心,就能够以“百姓之心为心”,将天下人的幸福与快乐当作自己的追求,善于调和一切的矛盾纷争,将天下人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不计恩仇,兼爱无私。正因为有了这份仁慈博爱之心,才能够勇于作为,为天下幸福谋求福祉,自身的事业自然也就成功了,成大器自然也就不难了。

“老子”有三宝的第二件法宝是“俭”。老子为什么提倡“俭朴”和“节俭”呢?因为他看到了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奢侈骄淫及社会分配不合理现象,是造成普通民众难以幸福生活的万恶根源。“民之饥,以其上食税多也。”一旦统治者走向铺张浪费,就会造成原本平衡和谐的世界扭曲变形而两“极”分化。男人追求财富无可厚非,但绝不应该固守和贪恋财富,事实上,越是成大器的男人,越是会看淡财富和名利等一切身外之物,把实现真我的价值放在第一位,并保持俭朴、节俭的美德。

“老子”有三宝的第三件法宝是“不敢为天下先”。老子所谓的“不敢为天下先”与我们通常所讲的“敢为天下先”并不冲突,它并非是说不为,而是说不妄动妄为,是“为而不争”,即守柔处弱、谦让处后的意思。守柔处弱、谦让处后是老子一贯的处世哲学,老子认为,柔弱能够战胜刚强,不自夸的人能功绩昭彰,不自矜的人能长久,有道之士,循自然规律而动,顺自然之道而行,岂会恣意妄行,胡作非为?正因为不敢为天下先,反而能够达到成为天下先的目的,其中的道理,值得每一个欲成大器的男人深品。(百家号独家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