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李约瑟: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相媲美,而且成为中国整个科学的基础。中国人的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提示:[论道]道不可失[论德]贵以贱为本[修身]硌硌若石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侯王得一而[néng]以为天下正。
其诫之也,
谓天毋[wú]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
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
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gǔ]。此其贱之本与,非也?
故至数[shù]誉无誉。是故不欲禄[lù]禄若玉,硌[luò]硌若石。
02帛书《老子》第三十九章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02:32来自浔阳野老
昔之得一者,
从来凡是有得于“一”的: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天得“一”而清明;地得“一”而安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圣人得“一”而灵气;溪流得“一”而充盈;
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领导人得“一”就能成就天下的良治。
其诫之也,
从箴言的角度来说,
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
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荒废;
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
圣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溪流不能保充盈,恐怕要干涸;
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领导人没有支撑其尊贵身份的资格,恐怕要被抛弃。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所以高贵必然要以贫贱拥戴为根本,高处必然要以下面支撑为基础,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
因此诸侯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
非也故至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不是吗?所以最高超的权术是没有荣誉可以称赞。这样来看,圣人不想成为晶莹剔透的宝玉,而宁愿成为珞珞坚硬的石头。
帛书《老子》
道本无名无形,道派生出了太一,进而派生了我们已知的这个世界。所以万事万物都来自道,道是无。某一件事物之所以能成其为自己,它的本源和本质就是“一”。所以“一”是某一件事物的本源和起点,也是本质,也就是这件事物的德。得一就是得其本性、本源,就是上德、玄德。
从来凡是得其本性、本源者:天得其本而清明;地得其本而安宁;圣人得其本而灵气;溪流得其本而充盈;领导人得其本就能成就天下的良治。
从箴言的角度来说: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荒废;圣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断绝;溪流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穷尽;领导人如果缺了支撑其尊贵身份的资格,恐怕要被抛弃。
所以高贵必然要以贫贱拥戴为根本,高处必然要以下面的支撑为基础,因此诸侯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的道理吗?不是吗?所以最高超的权术是没有荣誉可以称赞。这样来看,圣人倒是不想成为晶莹剔透的宝玉,而宁愿成为珞珞坚硬,其貌不扬的石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