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最大的差异是什么?不是长相,也不是地理位置,而是不同文化熏陶下的思维方式。到了网络化的今天,还拿种族论进行彼此歧视的人不但肤浅而且还很愚蠢。但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依然是,白人看不起黑人,黑人看不起亚洲人,亚洲的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乡下的男人看不起乡下的女人,一圈下来,彼此伤害,而且相互谩骂。
看看历史圈里明粉、唐粉、清粉之间因为种族和个人喜好而引发的彼此谩骂,这些人简直就是国人的耻辱。只有内心足够强大和富有内涵的人,才能乐观、平和地去看待这个世界。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东西方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文化区别。
·《易经》和亚里士多德的终极PK
《易经》被称为大道之源,诸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总纲领,是五千年人类的结晶。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三千多个版本,作者是谁,到底多少字,依然没有人能弄得清楚。
《易经》和《道德经》的粉丝们说,别看这些书是人类文字之初酝酿出来的东西,却是整个人类智慧的巅峰。
无论是道德经还是易经,都包罗万象,从军事、哲学、天文、地理、奇门遁甲到算卦、看风水、点穴、阴宅阳宅,上天入地,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在“经粉”们眼里,谁读懂了《易经》,谁就能像金庸笔下的武林盟主,《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一统江湖,成佛成仙。
但遗憾的是,在五千年中,谁读懂了?读懂的人又为中华文明创造了多少文化和财富呢?
我们带着同样的疑问翻开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我的天呢,也很惊人。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包含了逻辑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物理学、分析学、心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等多种著作,几乎是现代人类进入科学的百科全书。所不同的是,无论是易经还是道德经,作者在写文章时都写得模棱两可,你抓不住他们的任何把柄。
同是一句话,比如“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因其无私而成其私”、“老死不相往来”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解释。
我国古人最牛的地方不是写书,而是研究人的心理。
反正书我是写了,怎么读和怎么解释是你们的事了。你们成功了是我的功劳,你们走火入魔了也和我没有关系。
你再看看亚里士多德著作里的东西,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他著作里面很多东西都被指出是错误的。
所以,对比亚里士多德和易经、道德经的作者,很多人认为还是我国先贤更厉害。
但82岁那年还娶了28岁老婆的那位杨姓物理学诺贝尔获得者曾经当面反问过某位某经研究协会的会长,当时杨老这样问那位大师:你们整天聚在一起说法论道,大批西方哲学之肤浅,说人家是无根之木,野蛮文化,你们这些人又研究出来了什么?
电灯、电话,网络、手机,你们现在所用的一切东西,有几个是你们发明出来的?
你们口口声声骂人家这个作假,那个不真,你们再看看你们中间有多少人靠着古人的学说而到处去招摇撞骗,大搞迷信和反科学的?
外国人读不懂《易经》,也不愿意花费那么多精力去研究这些几千年前人类文字之初的著作,但人家真的就落后了吗?
再看看你们,整天聚在一起骂这个说那个,你们又为祖国、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
如果说易经和道德经才是人类的最高智慧,那么后世之人那么多年的研究都是在浪费时间,那让所有的社会精英都去研究易经去好了。
如果说人类的文化是在进步,那么孔子、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就是人类最初的思想构架,这并不矛盾。
请你们不要再假借着古人的著作来彰显自己的愚昧和地位了,你们就不能少说几句空话、废话,安安分分地找一份工作,脚踏实地地去做一些实用的研究吗?当别人都在努力向前时,你们这些人却死守着古老的玩意,你们真的研究出来东西了吗?
当时会长听了杨老的这些话之后,老脸通红,却一句也反驳不出来。
·孔子PK柏拉图
喜欢历史的人会发现,历史上的大事件和圣人都是扎堆出现的,我们将其称之为“轴心时代”。
在公元前—年间,东方出了孔子、孟子、老子这些先贤,西方出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伟大的哲学家。
在这一时期,东方出现了文化灿烂的百家争鸣,西方出现了影响后世和全球的各大哲学导师。
我们今天就以点带面,先从孔子和柏拉图入手讲起。
孔子思想体系里最大的特点就“礼”,孔子相信人性本善。
在孔子的政治主张里,他强调通过教育感化众人,大家在一个善和礼的环境下实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阶级间永不逾越的和平发展。
在孔子眼里,法律并不重要,而君王和礼仪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礼、学礼、尊礼,君王永远都是君王,贵族永远都是贵族,平民永远都是平民,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地工作,安安分分地生活,那么这个社会还需要法律吗?
相反,如果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邪恶的,都是攀比的,都是不甘现状的,都是不遵守礼仪的,子可以反父,臣想着害君,平民整天琢磨着怎么让自己成为贵族,那么整个社会都会变得在贪婪的欲望下相互厮杀和折磨。
在孔子眼里,整个社会的基石是“礼”而不是“法”,所以孔子说出了“使无讼乎”(没有法律纠纷)这样的千古名句。
如果真的有人犯了法怎么办?儒家就假设了一个鲜明的例子,那就是著名的典故“背父而走”。
相传舜的父亲一直都想杀死舜,在一次次躲过父亲的陷害之后,舜最终用他的孝心感化了父亲。
但如果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君王的舜,他的父亲杀人了怎么办?他是按着国家法律,大义灭亲处决掉自己的父亲呢?
还是靠着自己身为君王的权势将这件事给平息下去呢?儒家给出的答案是:那就让舜背着父亲逃跑,躲在山里去度过余生。在孔子眼里,家人犯罪了包庇家人,这才符合礼。
在儒家体系里,君王可以犯错、父亲可以犯错、丈夫可以犯错,但他们的子民、儿子、妻子是不能用法律和道理去反抗他们的上级的。
他们能做的,就是顺从和感化。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当老公在外面花天酒地后回到家中一巴掌打在老婆左脸上时,老婆应该跪下来等着老公来打自己的右脸。
取悦自己的丈夫和上级,这是下级本该做的事情。
孔子的思想为什么能够昌盛千年?就是因为孔子将法律、规则、平等排斥在了“皇权”之外,追求建立一个绝对化等级化的理想社会。
所以,当晋国将法律条文铸造在了一个大铜鼎上时遭到了孔子的强烈反对和批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铸刑鼎”事件。
柏拉图和孔子最大的不同是,柏拉图坚信人性是本恶的。而且,柏拉图坚持认为,只有哲学才是治理人类最理性的工具。
作为一个统治者,在成人之前,应该把他浸泡在哲学的体系里,将文化、艺术这些能够让人产生幻想的东西隔绝在外。
另外,柏拉图和孔子都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柏拉图认为,只有贵族、只有社会精英才能让一个国家繁荣昌盛。
至于那些从小连书都买不起的穷人,若让这些人翻身做了主人,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孔子和柏拉图的共同点就是提倡君主制,反对后来的民选。在他们眼里,血统、地位才是管理城邦的基石。
所以,柏拉图提倡“哲人王”理论,而把法律看成是一种无奈的、但很必要的恶。如果一个国家能被一个哲人王领导,那么法律就只是辅助。
如果一个国家里没有一个智慧的政治强人,那只有退而求其次,采用法律这种恶行来约束国民了。
我们放弃自由,就是为了在法的保护下让我们得到更好的生存空间。
而现实是,无论是东方的古代,还是西方的古代,皇帝们只想享受孔子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皇权,却并不想尽这些先贤们所提倡的义务。
当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他就派人删除了《孟子》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治国之经典。
也就是从朱元璋将程朱理学尊为国学,删除孟子、废除宰相之后,大臣就彻底变成了朱家的家臣,士大夫精神从此就彻底消亡了。
但作为回应,东林党和文官集团反过来也可以剿灭朱氏王朝的统治。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孔子的中心思想是感性治国,而柏拉图所提倡的是理性治国。
有人极端人士说西方哲学和先贤都是假的,都是文艺复兴之后伪造的,而我们的孔子、孟子、老子,我们的国学才是真正的文化经典。
如果你真的认真研究过《易经》和《道德经》,西方哲学在你眼里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值一提。
但也有反对者说,就算西方的东西全是假的,但在最近年内,影响人类的项发明中,西方人的研究成果占了多少呢?
总喜欢埋头扎在过去的荣耀里寻找存在感的人,是一些不敢面对现实的鸵鸟。
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作者也糊涂了,不知道读者您又是怎么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