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训练高端战略思维的核心,心智系统转换 [复制链接]

1#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第三章解读

一、原文

辠莫□□甚欲,咎莫□□谷,化莫大□不智足。智足之為足,此□足矣。

(与本章相似内容,在通行本《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二、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

第一章老子讲了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前,需要做的准备练习。第二章老子分析了“心智系统转换”以后,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会带来的好处。

本章在《楚简本》中,其实就是第二章的一部分,两章之间没有任何的标记符号。从内容上来看,本章也是第二章的内容延续。本章其实是从“自浴”角度来讲的,如果“自浴”也想如“江海”那样学会心智系统转换,那么TA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本章老子主要阐述了普通人学习“心智系统转换”需要解决的三个层面的问题。

本章内容比较简短,就一个部分,都围绕着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在讲。

三、“辠”、“甚”、“咎”、“口”、“谷”、“得”、“化”、“智”、“此”、“矣”的甲骨文字义

“辠莫□□甚欲”的“辠”字,这个字的读音与“罪”字完全一样,在古汉字中也常被当做“罪”字来用。我们只找到“辠”字的金文字形,但是,组成“辠”的字符,在甲骨文中都有,而且,从“辠”字的造字内涵来看,也源自甲骨文的造字思想,所以,我们也用甲骨文字义来解读“辠”字。

上图是金文“辠”字。

金文“辠”字的上半部分是个“人的鼻子”的图示,这个图示在这里表示“一个人”的意思。

金文“辠”字的下半部分是把“竖立在地上的,带有尖刃的长矛”的图示。

从图示来看,金文“辠”字就是“一个人的鼻子被扎在一根竖在地上的长矛上”的意思。这个图示的引申含义就是,这个人被固定在了原地,哪里也去不了。鼻子被钉牢了,还能去哪里呢?

金文“辠”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普通人不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最大问题——牢牢地迷失在了显性世界中。

“辠莫□□甚欲”的“莫”字,我们在前一章中解读过,表示“否定、没有”的意思,在这里,这个“莫”字表示“不想那样”的意思。

“辠莫□□甚欲”的前一个“□”字,后世的解读为“重”字。这样的解读是因为把“辠”字当做后世古汉字“罪”字而产生的误读。

从上图的对比来看,左边这个楚简“□”字,与右边那个在第二章中被解读为“厚”字的楚简“□”字,字义是相同的,表示的意思是:使用第一套心智系统的人所使用的认识模式。这个楚简“□”字在这里表示“从第一层意识的最初状态开始”的意思。

“辠莫□□甚欲”的第二个“□”字,相类似的楚简字形,我们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第一章中已经解读过,那个楚简“□”字表示“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向内感知的感受、体验”的意思,这个字很重要我们再回顾一下:

上图,左边是这个楚简“□”字,右边是第一章已解读过的楚简“□”字。

右边那个楚简“□”字表示“有悟性的人向内感知”的意思,而左边这个楚简“□”字指的是“自浴”这样没有悟性的人,所以,这个楚简“□”字在字头上有了一些改变,用两笔“短竖”替换了那笔“左上到右下”的长笔画。

上图,是“辠莫□□甚欲”的“甚”字楚简字形。

这个字并不是“甚”字,具体对应哪个后世古汉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个字应该被标注为“□”字。

这个楚简“□”字的造字,采用的是上、下结构。

这个楚简“□”字的上半部分的主体,是个上下两横一样长的“二”字。在这里,表示“重叠结构人体”的意思,但是这个“二”字上面的一横。被“一短横”向上突破了。这部分字符表示“回归元神本体”的意思。

这个楚简“□”字的下半部分,与楚简“亡”字非常像。把楚简“亡”字中的“上”字符换成“口”字,就是下半部分字符。这部分字符表示“在隐性世界中感知”的意思。

这个楚简“□”字表示“通过在隐性世界中感知,进而回归元神本体”的意思。

“辠莫□□□欲”的“欲”字我们在之前已经解读过,这是个误读字,应该标记为“□”字,字面表示“元神本体意识(第三层意识)感知隐性人体部分”的意思,隐含的内涵是,感知流散在重叠结构人体中的“能量”。

“辠莫□□□□”这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像“自浴”这样的人,如果不想让自己一辈子都牢牢的陷在显性世界中,那么,就要从现在开始练习,在隐性世界中感知世界的本质,而不是在显性世界中认识世界的表象。在这样的练习基础上,“感知的主体”就能回归元神本体,之后,就能在元神本体意识(第三层意识)的控制下,对重叠结构人体进行感知,回收流散在外的“能量”。

……

“辠莫□□□□”这句,其实是普通人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一个大框架。那么,在这个大框架中,练习者遇到第一个问题就是“感知的主体”如何回收的问题。

“咎莫□□谷□”这句,老子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上图,是“咎莫□□谷□”的“咎”字甲骨文字形。

甲骨文“咎”字的造字,采用的是左、右结构。

甲骨文“咎”字的左半部分是个甲骨文“各”字。

甲骨文“咎”字的右半部分是个甲骨文“人”字。

解读甲骨文“咎”字的关键就在于对甲骨文“各”字的解读。

甲骨文“各”字的上面是只“脚”的图示,这个“脚”的图示在甲骨文造字中,是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在这里要注意这只“脚”的方向,这只“脚”的方向是朝下的!

甲骨文“各”字的下半部分是个“口”字,这个“口”字在甲骨文造字中,也是个非常重要的符号,也要注意这个“口”字的方向,是朝上的!

我们先来讲这个“口”字。

甲骨文是中华上古先贤为了向后世人类传递“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而创造的图示,在图示中,某一元素的上、下、左、右的不同位置与方向,都是有讲究的,用来表示不同性质世界的位置与方向,所以,我们在辨识甲骨文字的时候,一定要确定其中元素的位置与方向。

我们先来确定这个“口”字在“各”字中的位置。在上、下结构的甲骨文字中,处在下半部分的位置表示“显性世界”的意思。

这个开口朝上的甲骨文“口”字,位于“各”字的下半部分,所以。这个“口”字的位置在显性世界中,表示的意思是:元神本体的“感知的主体”,从内向外冲到显性人体中,由第一、二层意识掌控了以后,一直陷入在显性世界中,不知道还要收回去。

在前两章中,我们提到过这个“感知的主体”的概念,“感知的主体”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意识空间中,建构一个“雷达”的意识影像,“雷达”发射的“雷达波”是有一定方向、范围的,“雷达”就是三层意识,而“雷达波”发射的方向与范围就是“感知的主体”。

真正的“感知的主体”的内涵是很复杂的,为了便于初次接触的读者的理解,我们先借用“雷达波”来认识“感知的主体”。

这个开口朝上的“口”字就是指,意识进行认知的“感知的主体”。

而在“口”字上面那只“脚”图示的位置在“口”字的上面,表示这只“脚”的位置在隐性人体中,但是,这只“脚”并不是真实的脚,而是表示一种“运行”的关系,这只“脚”的运行方向是朝下的,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从隐性世界向显性世界冲出来。

所以,甲骨文“各”字所表示的意思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内在意识往外冲”。

甲骨文“咎”字在“各”字的右边又加了一个“人”字,用来表示“普通人的‘感知的主体’始终都在显性世界中,不知道把‘感知的主体’往回收”的意思。

“咎莫□□谷□”的“莫”字,与上一句“莫”字是同一个意思,表示“不想那样”的意思。

上图,是“咎莫□□谷□”的第一个“□”字楚简字形。

这个楚简“□”字的造字,采用是上、中、下结构。

这个楚简“□”字的上半部分,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屋顶”的图示,表示“元神本体”的意思,下面是“一短横”的图示,表示“回归”的意思。

上半部分字符表示“回归元神本体”的意思。

这个楚简“□”字的中间部分,主体是两个并排的相同字符,这个字符的上面是个“口”字,下面是个“人”字。这两个字符,一个表示“显性人体及意识”的意思,另一个表示“隐性人体及意识”的意思。在这两个字符下面是个上下两横一样长的“二”字,表示“重叠结构世界”的意思。

中间部分字符表示“第一、二层意识知道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会与元神本体一道回归隐性世界,获得生命的原本状态”的意思。

这个楚简“□”字的下半部分,是个楚简“智”字简写,表示“知道”的意思。

这个楚简“□”字表示的意思是:显性人体意识与隐性人体意识都要知道,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会与元神本体一道回归隐性世界,获得生命的原本状态。

“咎莫□□谷□”中的第二个“□”字还是那个表示“普通人的向内感知”的楚简字。

“咎莫□□谷□”中的“谷”字,我们终于等到了“谷”字的正式登场。“谷”字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而且造字的构思极具深度。

上图,是甲骨文“谷”字。

这个“谷”字所表示的内涵,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山谷,如果按照我们平时所理解的山谷,那么,甲骨文“谷”字就应该设计成下面这张图示的样子……

按照我们以往理解的甲骨文造字方式,上图右边是我们模拟的甲骨文“谷”字,这个“谷”字应该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山谷,两座山峰之间的就是山谷。

可是我们发现,相比右边那个我们模仿的“谷”字,左边这个正宗甲骨文“谷”字的中间,缺少了作为山谷主体的“V”图形,只留下了形成山谷的两座山峰的外围两边,就像两个“八”字图示。

这是为什么呢?

要理解甲骨文“谷”字,我们需要在自己的意识空间中,建构两座“山”的意识影像。

我们先把两座意识影像的“山”,在意识空间中完全分开,分开很远的距离,这样,这两座“山”就是两座独立的“山”,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

这时,这两座“山”之间没有任何实体性质的山谷,也没有“纯空间”性质的山谷,甚至连“山谷”的概念也不存在。

现在,我们在意识空间中,让这两座意识影像的“山”慢慢地相互靠近,直到这两座“山”的山脚挨在一起。

这时,这两座“山”之间就出现了“山谷”。

我们通过对这段意识影像的观察,会发现,两座山之间的“谷”,其实只是一种“纯空间”的存在。

在这个“纯空间”里,不存在任何显性世界中的物质,任何显性物质都是属于那两座“山”的,包括“山”周边的空气,也是属于“山”的范围。而属于“谷”的,只有“纯空间”,这种“纯空间”的纯度,纯到了就连视觉上能看到的山谷边界线,都不属于“谷”的部分,而是属于“山”的部分。

因为,作为“谷”的显性世界部分本来就不存在,不会因为两座山挨在一起就产生了属于“谷”的显性世界部分。

“谷”就是一种彻彻底底的“纯空间”存在,这是认识甲骨文“谷”字的第一个重要理解。

第二个重要理解是,“谷”与“山”同时、同地存在,但是,您从“山”的显性世界角度去认识“谷”,“谷”在显性世界中又是不存在的。因为,“谷”只是一种彻彻底底的“纯空间”存在,您在显性世界中任何看到的,哪怕是一条在视觉上“山”与“谷”的交界线,都属于“山”在显性世界中的存在,而不属于“谷”。

其实,甲骨文的造字者通过对“山”的深刻理解,发现了表现“重叠结构世界”的实物图形。“山”就是显性世界,而“谷”就是隐性世界。二者同时同地存在,可是只能感觉到“山”,却感觉不到“谷”,但是,又在观察山的时候能感受到“谷”的存在。

这,就是甲骨文“谷”字在造字的时候,把两座山中间表示视觉山谷的“V”图示去掉的原因,为了表示“谷”的“纯空间”的概念。

把两座山中间的“V”去掉以后,就像是两个上、下重叠的“八”,这在识别上就会存在困难,于是,就在这两个“八”的下面加了一个“口”字。

这个“口”字既可以用来表示“山谷的出口”的意思,也可以用来表示“感知的主体”的意思。

所以,甲骨文“谷”可以用来表示“隐性世界”的意思,也可以用来表示“隐性人体以及其中的元神本体”的意思。

在“咎莫□□谷□”句中的“谷”字,表示“隐性人体”的意思。

上图,是“咎莫□□谷□”的“得”字楚简字形。

楚简“得”字的上半部分是个“贝壳”的图示,表示“元神本体的能量”的意思。

楚简“得”字的下半部分是个楚简“又”字,在这里表示“感受”的意思。

楚简“得”字表示“感知到能量”的意思。

“咎莫□□谷□”这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不想让自己的“感知的主体”一直陷在显性世界中,那么第一层、第二层意识一定要明白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都将与元神本体一道回归隐性世界,为此,“感知的主体”要到隐性人体中去感知流散在外的元神本体的能量。

……

上图,是“化莫大□不智足”的“化”字甲骨文字形。

甲骨文“化”字的造字,采用的是左、右结构。

甲骨文“化”字的左半部分是个“人”字,把这个“人”字向后“扭转”度,就是右半部分那个倒转的“人”字。在甲骨文造字中,右边被用来表示“隐性世界”的意思。

甲骨文“化”字表示的意思是:原本“感知的主体”在元神本体这里的,因为受到了显性世界的诱惑,结果,“感知的主体”冲到了显性世界中去。

“化莫大□不智足”的“莫”字,在这里,表示“不想那样”的意思。

上图,是“化莫大□不智足”的“大”字楚简字形。

楚简“大”字的字义,并不是甲骨文“大”字的含义,严格的说,这个字并不是“大”字,具体对应哪个甲骨文以及对应哪个后世古汉字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不过这个楚简“大”字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是个常用字,所以,我们依旧标记为“大”字,以便解读。

楚简“大”字的造字,采用的是上、下重叠结构。

楚简“大”字的上、下两个部分都是正面的“人”字。

楚简“大”字与楚简“天”字是同一个字的系列,楚简“大”字是本字,楚简“天”字是“大”字的特殊字形,请看下图:

上图,左边是楚简“大”字,右边是楚简“天”字。

我们在前一章中解释过,楚简“天”字表示“在重叠结构人体中,偏向显性人体”的意思。所以,这个楚简“大”字就表示“完整的重叠结构人体,而且偏向隐性人体部分”的意思,上面一个“人”字表示“隐性人体”的意思,下面一个“人”字表示“显性人体”的意思。

在这里,楚简“大”字表示“第三层意识起主导作用”的意思。

“化莫大□不智足”的“□”字,与前两句中同一位置的字相同,表示“普通人的向内感知”的意思。

“化莫大□不智足”的“不”字,是楚简中最常用的“不”字,表示“从显性世界向隐性世界方向返回”的意思。

上图,是“化莫大□不智足”的“智”字楚简字形。

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有两个“智”字,在字形上稍有不同,字义也有所变化,请看下图:

上图,左边是这个楚简“智”字,右边是第一章首句“绝智弃□”的楚简“智”字。

右边那个楚简“智”字中的“矢”字下面没有“口”字,表示一种“共识性认识”的意思。左边这个楚简“智”字,在“矢”字下面多了一个“口”字,表示“个人性认识”的意思,也就是“这个人能感悟到,别人不一定能感悟到”的意思。

“化莫大□不智足”的“足”字,我们在前面已经解释过,表示“心智系统转换”的意思。

“化莫大乎不智足”这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不想让“感知的主体”沉迷于显性世界中,那么,第三层意识就要去感悟、练习“心智系统转换”,把“感知的主体”收回来。

……

为了便于理解,“智足之為足”这句的句读需要进一步标点,标点以后句子是这样的——“智足之,為足”。

“智足之,為足”的“智”字,依然是“矢”字下带“口”字的楚简“智”字,表示“个人性认知”的意思。属于个人感悟。

“智足之,為足”的“足”字,表示“心智系统转换”的意思。

“智足之,為足”的“之”字,在这里表示“‘感知的主体’往回收”的意思。

上图,是“智足之,為足”的“為”字楚简字形。

这个字不是“為”字,具体对应哪个后世古汉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个字应该标记为“□”字。

这个楚简“□”字的造字,采用的是上、下结构。

这个楚简“□”字的上半部分,是左右结构,左边字符表示“‘感知的主体’向内收”的意思,右边字符表示“‘感知的主体’在隐性世界内感知的路线图”的意思,上面“一撇”表示“感应系统自动力”的意思。下面“V”形表示“感知、回收能量”的意思。

这个楚简“□”字的下半部分,是个上下两横一样长的“二”字,表示“重叠结构人体”的意思。表示“上半部分字符的内容都在隐性世界中”的意思。

这个楚简“□”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在隐性世界内的两种感知模式。

“智足之,□足”的第二个“足”字,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心智系统转换”的后阶段高级练习。

“智足之,□足”这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感悟、练习“心智系统转换”,把“感知的主体”收回来。“感知的主体”收回来以后,“感知的主体”再进行“感知能量”与“感应、顺应系统自动力”的练习。

……

上图,是“此□足矣”的“此”字甲骨文字形。

甲骨文“此”的造字,采用的是上、下结构。

甲骨文“此”字的上半部分,是个反向的“人”字,在这里表示“由元神本体掌控的隐性人体”的意思。

甲骨文“此”字的下半部分,是只“向上的脚”的图示,表示“向元神本体回归”的意思。

甲骨文“此”字表示的意思是:在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过程中的第一个进程:“感知的主体”回归元神本体。

上图,是“此□足矣”的“□”字楚简字形。

这个楚简“□”字的造字,采用的是内、外结构。

这个楚简“□”字的外在结构是个类似“工”的图示,“工”图示的上面“一横”表示“心智系统转换的终点”的意思,“工”图示的下面“一横”表示“心智系统转换的起点”的意思,在上、下两横中间的“一竖”,表示“心智系统转换的全过程”的意思。

在“工”图示内部结构的左边,是个开口朝左的“口”字,这个“口”字表示“练习的第一个进程”的意思。在“工”图示内部结构的右边,是个“一短横”的图示,这个“一短横”表示“练习的第二个进程”的意思。

所以,这个楚简“□”字表示“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要经历两个进程”的意思。

“此□足矣”的“足”字,在这里表示“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意思。

上图,左边是“此□足矣”的“矣”字楚简字形,右图是金文“矣”字。

楚简“矣”字是在金文“矣”字基础上发展过来的。

金文“矣”字的造字,采用的是上、下结构。

金文“矣”字的上半部分是个“上6下9”结构,这个结构表示的意思是:第三层意识在把感知的主体“往回收”的过程中,会与第一、二层意识的“往外冲”发生反反复复的较量。

金文“矣”字的下半部分是甲骨文“矢”字,是“弓箭”的图示,表示“第三层意识掌控着‘感知的主体’往里收”的意思。

金文“矣”字,表示“第三层意识与第一、二层意识经过反反复复的争夺以后,‘感知的主体’最终回归元神本体”的意思。

金文“矣”字的这个意思,在楚简里表现得更清晰了,那个“上6下9”结构,直接被表示第三层意识的“巳”字给替代了。

“此□足矣”这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在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两个进程中,只要完成了第一个进程,元神本体就掌控住了“感知的主体”。

四、跟着老子学“心智系统转换”(白话文翻译)

“心智系统转换”练习对练习者并没什么特殊的要求,谁都可以练习,就像我们前一章所说的“自浴”那样笨的人,只要TA明白了“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价值与意义,也可以来学,而且也能学会。

一个人如果明白了自己处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真正的自己是承载在重叠结构人体中的元神本体。那么,这个人如果不想让自己一辈子都牢牢地陷在显性世界中,就要从现在开始练习——在隐性世界中感知世界的本质,而不是在显性世界中认识世界的表象,把自己的认知模式与认知主体都彻底转变过来。

在这样的练习基础上,练习者就能把“感知的主体”回归元神本体,之后,就能在元神本体意识(第三层意识)的控制下,对重叠结构人体进行感知,回收流散在外的“能量”(对应原文:辠莫□□□□)。

练习者在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个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回收自己的“感知的主体”。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感知的主体”一直陷在显性世界中徘徊,那么,第一层、第二层意识一定要明白“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最终结果——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都将与元神本体一道回归隐性世界,在隐性世界中,获得与元神本体一样的生命原本状态。

“感知的主体”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是在隐性人体、隐性世界中。“感知的主体”将来最重要的认识,是到隐性人体中去感知,流散在外的元神本体的能量。一个练习者如果把这些都搞明白了,那么,“感知的主体”是能回收回去的(对应原文:咎莫□□谷得)。

对于“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者来说,最关键,最核心的认识就在于——真正的自己是承载在重叠结构人体中的元神本体,元神本体的“感知的主体”是因为受到了显性人体、显性世界的诱惑才迷失在外的。

把这些都很真切的认识清楚了以后,如果不想让“感知的主体”沉迷于显性世界中,那么,第三层意识就要去感悟、练习“心智系统转换”,把“感知的主体”收回来(对应原文:化莫大□不智足)。

按照甲骨文所传承的“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方法进行感悟、练习,就能把“感知的主体”收回来。“感知的主体”收回来以后,再进行“感知能量”与“感应、顺应系统自动力”的练习(对应原文:智足之,□足)。

在“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两个进程中,只要完成了第一个进程,元神本体就掌控住了“感知的主体”,掌控住了“感知的主体”后面的第二个进程的练习自然就知道怎么练了(对应原文:此□足矣)。

五、解读心得分享

老子在这一章中其实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对“真正自己”的认识。这个认识是让一个人来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主要动力。

我们现代人已经习惯了用“单一结构世界”的世界观去认识世界以及自己,因此,可能不太理解老子在这章中所说的内容。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到“重叠结构世界”的世界观来理解,请看下图: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张图,“完整的人”的结构类似虚拟现实电子游戏的结构。上图左边甲骨文“人”字,表示我们能感觉到的“显性人体”,这个“显性人体”就好比是虚拟现实电子游戏中的“游戏角色”。

上图中间的甲骨文“身”字,表示我们感觉不到的“隐性人体”,这个“隐性人体”就好比是虚拟现实电子游戏中的“操控装备”。“游戏玩家”穿上这件“操控装备”以后可以操控“游戏角色”。

游戏开始后,在感觉上“游戏玩家”能产生一种“游戏角色就是自己”的错觉,如果屏蔽掉“游戏玩家”穿上这件“操控设备”之前的记忆,“游戏玩家”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直接就把“游戏角色”当做自己,这是种彻底沉浸的虚拟现实体验。

上图右边的金文“怠”字,表示“游戏玩家”。

这个“游戏玩家”不只有一个生命,而是一个生命团队,“怠”字中间位置的甲骨文“巳”字表示“真正的我”——“游戏玩家”团队的首领,“巳”字下面的甲骨文“心”字,表示“游戏玩家”团队的成员,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来说,这个团队成员中包含了“前意识”与“潜意识”。

这个“巳”字,用弗洛伊德心理学来说,就是“超我”;用道家的语言来说,就是“元神”或者“谷神”;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就是产生“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真如自性”。

“完整的人”只是在结构上类似虚拟现实电子游戏的结构,TA的实际情况要比虚拟现实电子游戏复杂得太多,也高级得太多。

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虚拟现实电子游戏,“游戏角色”与“操控装备”本身都不具备任何操控游戏进程的智能,如何操控游戏都由“游戏玩家”的意志所决定。

但是,在“完整的人”的结构中,作为“游戏角色”的“显性人体”以及作为“操控装备”的“隐性人体”,各自都具备了操控游戏进程的“智能”。这对于“游戏玩家:第三层意识”来说,大大降低了操控游戏的难度,但是,这种操控的便利性,也让“游戏玩家:第三层意识”彻底迷失了自己。

因为每个人的这场“人世间”游戏都从娘胎里开始,游戏一开始,“游戏玩家”的记忆就是一片空白,对这场游戏一无所知,又无能为力。所以,完全依赖“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智能,慢慢学会自动操控自己的“重叠结构人体”,之后,再慢慢学会在“人世间”的生存环境中,行动自如,应付各种环境挑战,让自己在这场游戏中生存下去。

“人世间”这场游戏有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中绝大部分的历史阶段,生存环境都是极其恶劣的,在恶劣的环境中,作为“游戏角色”的人要生存下去都是极其困难的。所以,为了让人类能够在“人世间”的恶劣生存环境中生存下去,“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智能特性,都是为了满足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能够生存下去而设定的。没有这样的设定,人类可能在这场游戏的开始历史阶段就已经在游戏中消失了。

于是,问题也来了,“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智能都是为了人类适应恶劣生存环境而设定的,但是,在生存条件优越的环境中,这两个智能与生存环境就不匹配了。

人类历史上对人性的善、恶有过长期的讨论,其实,作为“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智能的人性,无所谓善、恶。在生存条件恶劣环境下,保证人类能生存下去的智能就是善,而这种智能到了生存条件优越环境下,就变成了恶。

从某种角度来看,“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智能并不适合生存条件优越的环境,在生存条件优越的环境中,“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智能,反而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贪婪、焦虑,因为这是TA们的先天设定,依靠“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自身智能是很难克服的,只能用另外一种更大的焦虑、恐惧来对冲这种贪婪与焦虑,这就是人世间法律的作用。

现代人类就生存在一个生存条件优越的环境中,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基本上不用为了生存而担忧。但是,现代人所遇到的问题并不少,反而越来越多。

今天我们遇到的精神疾病、精神问题,早个40年,可能连精神病大夫都没有听说过;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自杀事件,早个40年,我们可能都想不通,生活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自杀呢?

其实,现代人类所遇到的所有问题,根源就在于人类的“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的智能与生存环境已经不匹配了,人类用着适用于恶劣生存环境的智能来面对现代优越生存环境,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贪婪,越来越焦虑,不断地追求肉体的满足感、成就感……

大家反思一下自身,自己是不是也处在这种状态中。

所以,面对优越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学会“心智系统转换”,让内在的“第三层意识”去操控承载自己的人体,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工作中认识到真正的生命意义,我们的人生才能顺顺利利。

更为重要的是,现代人学习“心智系统转换”不仅仅是让自己在生活、工作中,认识到真正的生命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真正复兴中华源头文化,而这种文化将会成为未来的世界主流文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