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余秋雨老子通释当代人的道德经入门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年来,很多优秀的人都在读《道德经》。顺应自然,宠辱不惊,是做人的道理。

道教认为“一切唯心造,心生则欲生,心静则欲灭”。“人心多涣散,一念皆纯真”。人既是道德的化身,也是一切罪过的制造者。道教《阴符经》认为“天道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为人也”。

天道即人道、人心化有无的思想,人道的核心要遵照天道自然之法度,顺从事物的本性与规律,不可虚动和妄为。

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都是要求人应效法天地之德性,遵守事物之内在法则,摒弃妄念,清心寡欲,顺应自然,宠辱不惊,无不诠释了做人的道理。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散文大家余秋雨在《老子通释》里是是这样翻译《道德经》第九章的:

把持太多,不如终了。

锋芒太锐,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也不可靠。

富贵而骄,自寻烦恼。

功成身退,才合天道。

简而言之,做人要懂得收敛,不可锋芒毕露,自恃而骄,要与天地之道保持着自然平衡。

余秋雨认为,“盈”字在世间并不是一个负面的字,而是充满圆满旺盛无缺,这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根据老子的哲学,“盈”为四周不“不盈者”提供了抢夺的理由。

而余秋雨是这样理解老子的“功成身退”的,他认为:功成身退并不是说有了功绩就彻底消失,天地之道并不赞成这样极端的行为。而是要像水一样,以“不争”的姿态,找一个别人不想去的地方安顿下来就行了。

在这一点上,张良是功成身退的楷模。

作为“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为了刘邦打下江山,同样立下不朽的功绩。但是韩信功高震主,不懂得收敛和功成身退,年纪轻轻就被处以极刑。萧何虽然保护了自己,晚年也令刘邦猜忌。

封地不要封侯不要,刘邦怎么留张良都不呆了,就要挂冠而去。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功成!张良领悟到了这一点,于是就归隐修道去了。

张良是深谙《道德经》里的道理,并拥有大智慧的人。他身上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安全退出。

功绩卓著之人,切忌盈满。

余秋雨说,“盈满”在老子哲学里有了负面的意义,于是,“锐”“富贵满堂”“骄”都走向了负面。

《道德经》中一句众人皆知的名言:“上善若水”,是很多人的座右铭,也是千古格言。

余秋雨在《老子通释》中认为,“上善若水”一个重要方面是“居善地”,完成于山水之间,不以人类为目的,但却默默施惠人类,启发人类。

经典国学《老子通释》是年逾古稀之年的余秋雨,在《文化苦旅》后,倾注全部心血,准备了30年,笔耕不辍,全力攻坚,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艰深的古代文本。

从古至今,优秀的人都在读。曾国藩绝境中读《道德经》悟出人生处事之道,从而走出人感生困境,建立三不朽伟业。

政治家、军事家、名君名臣读《道德经》领悟天地万物,矛盾转换中的永恒,借鉴和汲取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智慧与经验。

企业家读了它,走出逆境和低谷,迎来柳暗花明的好风景。

结语:

《老子通释》是余秋雨为当代人写的《道德经》入本读本,融讲解、翻译、注释于一体。老子今译,整体上以平易通达的散文写成,并兼具诗意与严谨。

《老子通释》是经典国学读本,给当代人的《道德经》全解,被称“人生宝典。”助你走出风雨迷茫的人生低谷,陪你走出困局,带来新的阅读感受,滋润生命的根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