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
黄帝时代有很多能人,也有很多对天地人生的感悟。我第一次看《黄帝阴符经》极为震惊,原来华夏文明智慧如此高妙。
感悟太多,可是因为传承时间长就变样了,让后来人读起来费解。比如《黄帝内经》中阴阳、经络、五行等知识,现代很多人不相信。
也有人怀疑,《黄帝内经》是后人托黄帝之名的伪作,但思想内核应该源于远古时代。
到了春秋时,周朝虽然末落了,也有远古的传承,有些警言是刻在金人背后,传承价值极高。
那时的金人是用铜铸造的,一般摆在庙堂的门口,很威武的立在那里。我们现代公园中的雕塑一般重形象,周朝的金人雕像更有讲究。
当年,孔子从鲁国出发到周朝国都参观学习,在太祖后稷庙堂前发现了高大的金人,它们立在右面的台前前,闭着嘴巴静立,庄严深沉。
孔子好奇的研究金人雕像,发现在金人的背后刻着铭文,开头的文字如下: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
无多事,多事多患。
这是反复提醒人们,不要多说没用的废话,废话讲得多会坏正事。也不要乱搞事,多事多祸患。
孔子看完非常感动,就把全文抄下来,回去反复思考,融入到自己的儒家学说中。
这件事记载在《孔子家语》中: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金人背后的铭文非常有讲究,被尊称为《金人铭》。
由此上溯到黄帝时代,那时就制作金人,刻铭文警世。
姜子牙所写的《太公金匮》有记载。
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
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这就是三缄其口成语的来历,《金人铭》也是最早的座右铭,摆在庙堂的右面,时刻提醒人们,沉默是金,谨言慎行。
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姜子牙的成功很神秘。通过《太公金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的《金人铭》思想对姜子牙影响很大,《金人铭》果然厉害。
平常所讲的废话都消失在时光长河中,刻在金人身上的话为什么能长存于世?因为这些铭文千锤百炼,让人感动和反思,人们不舍得破坏融化掉这些宝贵的金人,《金人铭》得以完整无缺地保留下来,成为永远的座右铭。
我坚信座右铭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段《道德经》中的话摆在桌上,我一直品味多年。后来我发现在《金人铭》中有类似的话,触动很深。
老子是周朝的图书馆长,出入周朝庙堂,熟读《金人铭》。事实上,老子所写的《道德经》与《金人铭》相似之处非常多,
我们来看看其中精彩之外。
《金人铭》: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
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读过《道德经》的人马上会想起类似句子,足见中华文明的传承多么久远。
从黄帝时代中国人观天法地,开始注重人文修养,有过很多至理名言,到了春秋时代还能通过老子和孔子继承发扬,铸造了华夏文明的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