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和“功成事遂”分别是第九章和第十七章。两章中,老子都是从“道”为出发点去论述做人做事的智慧,告诫我们一些人生哲理。那么接下来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娇,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握着杯子,使欲望满盈,倒不如适可而止;捶打兵器,使它加速锋利,却难以使用长久。金银财物堆满屋子,却无法守住;富贵却骄横,是在给自己遗留祸患。大功告成后,有功劳的人物就该引退,这是自然规律。
老子认为人生长在自然界,同时也受自然界法则的支配。即使在人类社会的内部,这一法则仍然发挥着作用。“道”是自然界最高的法则。放眼观望一下当今的社会,有些人取得一些功利之后还在无限地发挥着人性的弱点,贪得无厌,最终的结果是:“天道”把他之前所得全部收回甚至降临他牢狱之灾或者生命的灭亡。所以老子认为,人与其处心积虑成全私欲,不如见好就收,信奉“天道”回归自然。
在此我澄清一个容易引起大家误解的一个观点:虽然老子说“功成身退”,但并不是意味着不用建功,老子并非只谈进退不谈进取。只不过是两者只要遵循着“道”基本不会出问题。
功成事遂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好的君王,百姓只知道有他这回事。次一点的,亲近称赞他;再次的,畏惧他;再次的,轻视他。因为君王不够诚信,百姓才往往不信服。君王应该悠悠哉哉啊,不会轻易发号施令。这样,当大功告成,事情顺利,百姓都说:我原本就是这样子。
在此章中,老子同样是从“道”的角度去叙述一个统治者最理想的蓝图。他把统治者分为太上、上等、中等和下等。太上统治者虽然自然无为,但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无事。上等统治者圣贤,老百姓都喜欢称赞他,并与他亲近。中等统治者时期国家百业安定,他们有能力照顾自己,却在不同程度上冒犯了老百姓的利益,而老百姓这能明哲保身,但内心反抗不断。下等统治者是中等的恶化,当百姓被严酷的法律压迫得无法生存,智能狗急跳墙,此时就不会畏惧死亡了,此时只要一人揭竿而起,百姓就会热烈响应,一个王朝很快就会灭亡。我们现在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当你的行为让一个人对你有成见时,可能对你没什么影响,当2个、3个......等更多的人对你有成见的时候你就陷入危险了。所以,我们只有随机应变才能成就明智的人生。
你的每一点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