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道 [复制链接]

1#

“道“概念的由来

在两千多年前老子所著的“道德经”里,“道”的概念就已提出,但“道”是个什么?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直到如今,都没有人能够把“道”的概念,整理出来一个标准的答案来定义。这就是哲学问题的本性,我在以前的哲学常识中、有一篇短文讲过这个观点:“晦涩难懂和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哲学。”如果有兴趣可以翻看一下。

首先,在中国哲学里“道”的概念、属最高范畴,与西方哲学中的“本体”概念有点相类似。西方哲学中形成“本体论”的概念目的,是要给大自然产生的万物,寻找到最原初的那个根,当然这个“本体”的根,经过两千多年的探索,西方的哲学家们,不管是从大自然中寻找还是从思想意识里探求,都没能固定出来一个标准的答案。但西方哲学家们对探讨出的“本体”答案,不管对或不对,他们还有个答案可参考,近代西方哲人们对“本体论”概念探讨已是停止的状态。对“本体”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意识产物,因为看不到摸不着,所以无法用感官来感知,那么,它到目前为止的宿命,也就只是一种无形的概念意识产物了。

但对中国哲学,在“道”的概念认知上,那就更具有抽象化的性质了,也更加难以用思维来把握,就更别想用感官来感知了,准确的说“道”其实就不是一个概念,只是老子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字或什么东西来代替他想表达的那个含义,所以老子只能勉强用“道”这个字来表达了。因此在“道德经”的开篇第一章老子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的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所谓的“道”一旦被我们讲出来,那就不是本质意义上的那个“道”了。如果再给“道”按上一个名字,那就离“道”就更远了,所谓的“名”也只是一个物体的代称而已。

不仅老子是如此,我们的儒家大圣也是如此。孔夫子的学生子贡曾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译成大白话的意思就是:我们老师所写出来的文章,我们也只能拿来读一下,但老师文章里所要表达的”本性“与”天道“最内在含义,在文章里是没办法表达出来的,因为那些最本质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所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是这个道理。

《文心雕龙.夸饰》的作者刘懿,他对此问题也是深有体会。刘懿曾说:“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词可以喻其真。”大概意思就是说:还没有形成抽象时,那些无形最本质的东西才能叫做“道”,当能够在意识形成语言或有所指称时就只能叫做“器”了。那些最本质的东西,即使你用最精妙的语言来描述它,也完全不可能表达出“道”最内在的本质。

因此,中国哲学“道”的本质含义,也就只能体悟,不能够横加议论了。

“道”如何言说的问题

如果说“道”只能体悟,不能横加议论的话,那历史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讲道?老子、庄子、孔子、列子等,包括现代的人为啥还都在释道。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人类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用语言或文字的方式、才能实现自己想要传达或传承的思想或者文化。当讲到这里,那么就出现一个非常尴尬的矛盾:道不可道,但我们又必须得道,道不可言说,但我们又必须强制自己非说不可,因为不说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对哲学没有正确认知的人就会说:“哲学家们的行为是把自己关在一个黑屋子里面,在抓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一只黑猫。”也因此在有些人眼中,对哲学家们的印象就成为了,不知道他们是在“悟道”?还是得了什么精神病!

当然,对哲学家来讲,对哲学问题的探讨,说不说是一个问题,但是如何说,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不管是在中国、印度或西方的哲学史上、对如何说这个问题上,所有哲学家们在表述自己的哲学思想时,都是非常谨慎,可以说惜字如金啊!也因此越古老的哲学著作,越有哲学的意味。

不管是从哪个版本的《道德经》中来看,老子从来没有直言地讲过“道是个什么”,但老子在道德经中一直在描述“道像什么”,整个《道德经》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说就是老子从各种角度,用注释的方式来揭示“道”是个什么东西。

孔夫子本人对“道”的理解方式,同样也没有下过任何定义,从孔夫子留下来的著作或弟子们的著作描述中,可以看出,孔夫子只是在实际生活的场景中、或在特定的情境中,用启发或暗示的方式,让人们用切身体悟的方法来理解“道是什么”。其实,孔夫子本人是非常反感以文字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因为孔夫子认为言语一旦落实到纸面上,想表达的思想也就僵化了。因此,“述而不作”是孔夫子的座右铭。

我们翻看庄周所著的《庄子》,庄子不是用理性的逻辑推理、或以说教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用一个又一个的寓言故事,从而以故事的形式让人体会到自己想要说明的内在思想,所以寓言故事是起到一个药引子的作用,你能从庄子的寓言故事中悟到多少人生哲理,那就要看你自己的修为和认知度了。

因此,“道”的概念在中国人的眼里,也许只能对一些事物通过切身地体悟以后,产生了一定的契机、“道”的概念才能在思想里显示出来,而不是说通过语言或文字的方式,把“道”的概念明明白白的总结到纸面上。

说到最后,在对“道”的认知上,也不知道对阅读的朋友会有多少启发,本人在对“道”的认知度上实属有限,码字码到这里,说心里话,自己对“道”想表达的东西,自己都觉得有点模糊不清,还请阅读的朋友见谅,如果有朋友在对“道”的认知上,有自己系统认知的思想,还请劳烦给点建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