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代人,都很喜欢追求知识。
但是,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都忘记了“道”。
没有“道”的知识,不如没有知识,更不如不学,不懂,不知。
因为,知识,如金钱一样,都具有反噬的作用。
知识,用到恰到好处,便是好东西;稍有用的不当,便如毒品那般,害人害己。
以下个人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真正的为学之道,并助力于你能去更好地理解《道德经》四十八章。
为学之道,以德驾驭学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即是好学,增加自己的见闻。
人好学,本身是件好事!
但是,结合我们现实来看,一个人学得越多,则,欲望越多,也越活得痛苦。
欲望多,又无法获得满足,痛苦也是在所难免。
人都想往高处走,可以理解。
毕竟来地球历练,就是要不断地往上提升自己,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地呈现出来。
当自己的价值有所发挥,想借用世间外在种种的名利去匹配自己当下的能力,也很正常。
但是,欲望得有度,要懂得知足知止,更要懂得守好正道。
如果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学而学,爬而爬,高而高,利而利,就不对。
因为,这种思想和做法有违人之初,性本善。
不但违背了初心,也违背了人道,更是违背了天道。
上天赐予我们人类有自主创造学习的能力,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去借助外在的种种人事物来修自己,度自己。
外在的种种人事物,也仅是度己之工具,可用不可执。
但是,回看我们当今常人常态,都太执着外在的种种。
当今社会,部分越是高位,越是学识渊博,越是坐拥万贯财富之人,越是活得不像人样。
上天给予了他们所谓的世间成功。但是,他们都没有好好驾驭自己这份莫大的福报。
有了还想有,多了还想多,要了还想要。
为了满足自己更大的欲望,为了获取更多的私利,利用自己的知识,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于人后不惜做出很多有违常理,有违天道之事。
结合当下,很多成功人士突然没落,官员下马,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吗?
越是不把知识用于正道上,越是被知识反噬。
终究也仅是害人害己害社会罢了。
如此这般,要知识有何用,倒不如老子所说的,绝学无忧。
绝学无忧,没有知识,也就没有烦恼,更不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了。
说到这,其实,古圣贤并不是反对我们去追求知识,而是要我们懂得去驾驭我们的所学所识。
懂得借用自己的所学所识去造福他人,造福世间,如此之为学,才是正学,也才是正道。
所以,我们为学,也才更需要为道,来平衡自身。
为道,便是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懂。但是,不该用的时候,我不用;不该做的,我不做;该做该用的时候,我才拿出来用。
这便也是德。
顺应上天好生之德,即是顺应上天好生之本意。
不合理,不合道的事,不做,尽管我懂,我知道。
所以,以德去驾驭为学,便是为学之道,也便是为道日损。
既是懂得了这般的为学之道,便是心中有道。
如此这般,自然无为。
达至这般心境,既是无为,做人做事便会顺应客观规律,顺应自然,而不会带着个人主观意识,个人私利去有意而为之。
如此之无为,自然也就无不为。
《无能子·答华阳子问》说
/p>
夫无为者,无所不为也;有为者,有所不为也。故至实合乎知常,至公近乎无为,以其本无欲而无私也。
说到这,针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暂且将之归纳,如下
/p>
为学日益
/p>
外学,外求,名利,加法,世俗智慧(小聪明),术
——常人常态
为道日损
/p>
内学,内求,明理,减法,天然智慧(菩提心),本源
——非常人常态
为学之道,即心中有道,以德去驾驭知识,将知识用于正道之上,明了何该做,何不该做,何该要,何不该要。
纵使我们常人很难达至为道日损之非常人之境界,最起码,我们也要守好自己的初心,坚守好人间大道。
这样一点一点地去提醒自己,要求自己,并加以实践,修正,完善,提升自己。
如此循环渐进,我们才有机会引领自己去靠近道,靠近本源。
如此这般,才对得起我们此一世的为人,也才对得起自己的灵魂。
以上分享,希望能帮助到你,能去更好地理解《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