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pf.39.net/xwdt/180102/5972921.html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第25章》
这里是“法”是效法学习的意思,人学地,地又学天,天学道,道又学自然。
天与地,道的规律,都是自然而然的,宇宙万物的规律,也是自然而然的,花开自然又花落。
由于万物没有意识,就不会做出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但是人类有了意识,就会在自然规律之上,强加自己的意识,自然也会招来恶果。
2、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出自《道德经第26章》
轻和重是相对的,“重”也有稳重的意思,而相对的“轻”,则是轻浮,失态,失礼的样子。
一个人太过于轻浮,不重视自己的德行,自然就会失去做人的根本。
而太过于急躁,太想有所表现,就会失去自控的力量。
比如安静对于急躁来说,就是一种约束和控制的力量。
急躁的人是安静不下来的,满脑子都是胡思乱想,手脚无措,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思考,如断了线的风筝,根本没有方向,会飞到哪里也不知道。
3、物壮则老。
出自《道德经第30章》
事物的发展,总会走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一棵大树,在很茂盛的时候,也就已经要开始走向衰老了,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当我们出生,然后从小长大,然后到壮年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也就要开始走向他的反面,就是衰老,慢慢地朝着死亡走去,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大道的规律。
因此当我们经历得意之时,要懂得谦虚和谨慎,知道物极必反的大道规律。
在我们经历困境之时,要有信心和希望,明白否极泰来,谷底反弹的规律。
自然就能宽心面对世界。
4、将欲歙之,必先固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出自《道德经第36章》
事物的发展,都会最终走向其反面,如果想要让他收敛,就要先要它张开,就如花要想让它凋谢,就要先要它盛开,盛开到极致的时候,就会开始走向凋谢。
如果想要一样事物变得很弱,就要先让它强盛起来,历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秦始皇统一六国,无人匹敌,等到秦二世的时候,就开始变弱了。
想要一件事物自己倒掉灭亡,就要先把它升高抬高,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那句话,“若是要想毁灭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捧杀”。
当你把他捧得很高的时候,他就会变得目中无人,对整个世界都失去敬畏之心,这个时候,就会变得很是疯狂,做出违背规律和道德的事情,就离灭亡不远了。
想要夺取一样东西,就要先学会给予,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商业活动都是如此,也是“舍”与“得”之间的关系。
你必须先懂得舍,才会有得。例如我们常常看到的各种优惠活动,各种打折活动,各种所谓的免费活动,都是这个原理,而本质都是有目的的商业活动。
例如我们常说的“贪心变成贫”,也是这个原理,由于贪心别人的小利,最后让自己吃了大亏,反而失去更多。
以上内容,皆出自《道德经》,老子当年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如今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但他的思想所蕴含的智慧哲理,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品读。
《道德经》全文五千字,也被称为《道德真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
“道”为我们阐述了自然和宇宙的规律,而“德”则是我们人生和现实的社会规律,这两套规律,让我们在遵循大道规律的前提下,合乎自然的生存,与自然融为一体,健康自在的生存下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不同的版本,可以根据各自喜好自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