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所有的学问,不管古今中外,用一句话就可以全部讲完,叫作一阴一阳之谓道。
现在我们来到老子当年写作《道德经》的地方,就是函谷关。我们应该做三件事:第一,想象一下当年老子为什么非要西出函谷关,他一定有他的道理。第二,他为什么不骑马,而是骑牛,还要倒着骑,这不很奇怪吗?第三,他写《道德经》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如果我们明白这三件事情之后,再来读《道德经》,应该会跟老子的思想更加贴近。
老子在鹿邑长大,到过很多地方,见识非常广博,后来还被礼聘到周王朝的京城,也就是洛阳,担任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的职务,因此他对一切事情都了如指掌。当年洛阳兵荒马乱的时候,老子就感觉到,这个图书馆馆长很难当下去。书不是被烧了,就是被抢了,或者被偷了,他甚至连工资都没有。大家都在四方八面逃命,他也在想自己该去哪里。
老子看见水流的方向,发现我们中国的水,都是自西向东流。有一句话大家非常熟悉,叫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因此,他就想到,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一定在西方。现在的考古也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从西北慢慢向东南发展的,这是事实。所以,老子就往西走。当时洛阳要往西,唯一的路,就是函谷关。函谷关在当时非常有名,有名到只要讲到“关”,大家就认为是函谷关,否则就是没有常识的表现。
函谷关,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所建,是当时东至洛阳,西达长安的唯一道路,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当年六国伐秦大*曾在这里,“伏尸百方,流血漂橹”。日本侵略中国时,在函各关打了几天几夜,也没能越过关隘半步。传说秋时期天下大乱,函谷关守将尹喜,看见一位老人,倒骑青牛,缓缓而来。这位老人,就是老子。老子为何倒骑青牛?他又为什么全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呢?
老子倒骑着青牛慢慢往西走,我们就很疑惑:老子为什么要倒着骑牛呢?其实很简单,当他从洛阳一路走过来的时候,发现本来很平坦的地面,越往西越不平坦,越有丘陵起伏,他就知道自己离开故乡越来越远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回来,到底还能不能回来。在这种心情之下,老子虽然骑在牛上,可不断地住后看一直往后看,所以他给尹喜的第一印象,就是倒着骑牛的。我讲的这些都跟《道德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学问,是从象开始的,有什么样的象,就会想出什么样的道理。
后来老子发现,函谷关的领导,名字很奇怪。尹喜,尹就是欢迎的迎,喜就是天大的喜事,表示他是抱着一个很诚恳、很恭敬的心,把老子的到来,当作一件天大的喜事。所以,当尹喜跟老子要求,既然要离开故里,总得替我们家乡的子弟,留下点东西的时候。老子会想:这是不是一个巧合,还是天意所在?其实在当年,老子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很多人都在跟他学习,又在这种盛情难却的情况之下,他毅然答应了尹喜的要求。但是老子在写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很重大,他毕竟是个思想家,要么不写,要写就是讲千古不变的道理。我们今天说,老子写五千字,实际上只写了一个字,就是“道”。因此他破题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在告诉我们,道不可道,名不可名。
只要你活着,就不可能把道说清楚。很多人不敢讲这个话,所以才造成很多不同的主张,不同的言论,不同的解说。现在科学家已经替老子这句话做了证明。以前我们总认为,科学可以解开真相,可以告诉我们真的东西。就在两三年前,科
学家才发现,科学无法解开宇宙的奥秘,不能够告诉我们真相。科学只是一条越来越靠近真理的线,但是永远无法告诉我们什么叫作真理。
道可道非常道,大家可以间问释迦摩尼,他会告诉我们,不可说不可说。你
去问释迦摩尼佛,干吗写那么多部经,想把我们累死吗?释迦摩尼会告诉我们:我讲道讲了四十九年,未曾讲过任何经。其实这些道理,《易经》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天下所有的学问,不管古今中外,用一句话就可以全部讲完,叫作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没有一阴一阳的这种思路,要把学问说清楚,是不可能的。
讲到这里,很多人又开始疑惑:难道宇宙真的有那么奥秘,使人类无法去突破,无法去认知吗?答案是肯定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