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解读1719章朗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章内容引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传老子生於中国的春秋战国初期,是一位大思想家,就连被尊称至圣先师的孔子向其『问道』之后,都曾感叹老子的见解高深,云:『朝闻道,夕可死矣!』。其住世期间,眼见世间乱象四起烽火连连,虽曾提倡无为而治的学说,但终不得圣主识其无私治世、回归大道的济世道法,遂传下此八十一章道德经。读者叁修此经后,相信必能得其般若智慧;看清世间诸法实相,早日体悟大道。

我会读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十七章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我知道

①太上:至上、最好,指最好的统治者。

②不知有之:人民不知有统治者的存在。

③悠兮:悠闲自在的样子。

④贵言:指不轻易发号施令。

⑤自然:自己本来就如此。

我解读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延伸阅读--苏辙《老子解》

太上,下知有之;以道在宥天下,而未嘗治之,民不知其所以然,故亦知有之而已。

其次,親之譽之;以仁義治天下,其德可懷,其功可見,故民得而親譽之。其名雖美,而厚薄自是始矣。 

其次,畏之侮之。以*齊民,民非不畏也,然力之所不及,則侮之矣。

信不足,有不信,吾誠自信,則以道御天下足矣。唯不自信,而加以仁義,重以刑*,而民始不信矣。

猶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謂我自然。聖人自信有餘,其於言也,猶然貴之不輕出諸口,而民已信之矣。及其功成事遂,則民日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第十八章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我知道

①大道:指社会*治制度和秩序。

②智慧:聪明、智巧。

③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④孝慈:一本作孝子。

我解读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延伸阅读--苏辙《老子解》

大道廢,有仁義;大道之隆也,仁義行於其中,而民不知。道既廢,而後仁義見矣。

智慧出,有大偽;世不知道之足以澹足萬物也,而以智慧加之,於是民始以偽報之矣。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六親方和,孰非孝慈?國家方治,孰非忠臣?堯非不孝也,而獨稱舜,無瞽支也。伊尹、周公非不忠也,而獨稱龍逢、比干,無桀紂也。涸澤之魚,相吻以沬,相濡以溼,不如相忘於江湖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我知道

①绝圣弃智:抛弃聪明智巧。此处“圣”不作“圣人”,即最高的修养境界解,而是自作聪明之意。

②此三者:指圣智、仁义、巧利。

③文:条文、法则。

④属:归属、适从。

⑤见素抱朴: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朴是同义词。

⑥绝学无忧:指弃绝仁义圣智之学。

我解读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延伸阅读--苏辙《老子解》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非聖智不足以知道,使聖智為天下,其有不以道御物者乎?然世之人不足以知聖智之本,而見其末,以為以巧勝物者也,於是馳騁於其末流,而民始不勝其害矣。故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仁義所以為孝慈矣。然及其衰也,竊仁義之名以要利於世,於是子有違父,而父有虐子,此則仁義之迹為之也。故絕仁棄義,則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巧所以便事也,利所以濟物也,二者非以為盜,盜賊不得則不行。故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些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世之貴此三者,以為天下之不安,由文之不足故也。是以或屬之聖智,或屬之仁義,或屬之巧利,蓋將以文治之也。然而天下益以不安,曷不反其本乎?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而天下各復其性,雖有三者,無所用之矣。故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此則聖智之大,仁義之至,巧利之極也。然孔子以仁義禮樂治天下,老子絕而棄之,或者以為不同。《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孔子之慮後世也深,故示人以器而晦其道,使中人以下守其器,不為道之所眩,以不失為君子,而中人以上,自是以上達也。老子則不然,志於明道而急於開人心,故示人以道而薄於器,以為學者惟器之知,則道隱矣,故絕仁義棄禮樂以明道。夫道不可言,可言皆其似者也。達者因似以識真,而昧者執似以陷於偽。故後世執老子之言以亂天下者有之,而學孔子者無大過。因老子之言以達道者不少,而求之於孔子者常苦其無所從入。二聖人者,皆不得已也,全於此,必略於彼矣。

免责声明

文章版权/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部分文章已作修改或删减,如涉版权/著作权事宜,请随时联系更正删除。

滦州宇凰幼少儿国学馆

唐山市滦县新城通衢西道54号

(火车站对面西米)

-

手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