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是轻的根本,清静主宰躁动。修行者当从中得到启示,慎重是防止轻率的根本,修身处世需稳重妥当,防止轻率失道。应当常清常静,避免心浮气躁,扰乱六神,不利成道。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圣人,即修行得道之人,他走到哪里都离不开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用车将它们装载好携带着。虽然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荣耀显贵,却不以为念,心境超然。为什么呢?因为圣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修行的人,当知道孰轻孰重的道理,抓住重点,修行就不难了。什么是重点?清静自守是重点,“为腹不为目”(第十二章)是重点,有了清静自守之心,鼓噪自消,道心自生。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为什么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却只注重自身而轻视天下?这不是轻率的表现吗?轻率容易丢失根本,浮躁容易失去主张。轻率和浮躁,都是失道的表现,焉能长久?
选自《道德经阐微》东方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吴诚真,女,年1月出生,湖北武汉新洲人,原名吴元真,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长春观方丈,著作《道德经阐微》。
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