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有多厉害人际关系中的烦恼,老子用四 [复制链接]

1#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m/

作者:习天

总有一些烂人,会辱你,总有一些好人,会宠你,在这个浮华的时代,辱又如何?宠又何如?

老子用四个字,让你人间清醒,在人际关系中,少烦恼,多从容!

这四个神奇的字是:宠辱若惊

白话文的意思:得到宠爱或遭受耻辱,都像是受到惊吓一样。

这句话是直译过来的,是后人对它的理解,但是,直译之后的句子,里面的真实智慧,却鲜有人知道,因为太深了!

深到若你不是一个久经社会考验的人,即使有人告诉你了,你也不会明白。

我把它的启示,用个字表达出来,懂者拍案,不懂者拍大腿。

宠,要若惊

老子随后的一句话,“宠为下”,啥意思?被宠的人,通常都是处在下位的,上司宠你,父母宠你,没人会说自己宠上司,宠,通常是上对下的。

比你“上”的人宠你,你一定要要表现出“惊”的样子,因为只有这样,你的“上”才会感觉很舒服,才会持续地宠你,才有可能在未来给你给多。

假如他宠了你,而你却没有“惊”的表现,他是不满意的,以后就不想宠你了。

同样是男友很宠女友

A女人把一切的好当成是理所当然,没有什么“惊”的表现。

B女人不一样,她经常表达出“惊”的样子,比如,她会说:被你宠的感觉真好,我好喜欢这样的感觉,简直是爱死了!

很明显,B女人的男友得到了正向的反馈,他觉得自己的付出起了作用,于是更愿意对女友好,而A女人的男友,则会经常的失落,觉得付出没啥意义。

这就感觉,就好比是,你划手机,手机有反应,你感觉很好,但若手机没反应,你就会觉得烦燥。

人就是这样,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反馈,尤其是正向的反馈。

越有幸福感的人越容易得到幸福,为啥呀?因为她会越有感于别人给她的好!

幸福感足的女人,男人和她在一起时会很有成就感,会情不自禁地各种对她好。幸福感差的女人,永远也喂不饱,男人很难取悦她,久而久之就会累,就想逃离。

在职场当中,情况更是明显

领导对你好,你一定要表现出若“惊”的样子,这样的话,领导才会有很强的成就感,才会继续对你好,假如你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领导在你那里就没有被感恩的感觉,他以后还会对你好吗?就不会了。

有一个哥们,为公司拉了一个单子,老板给他加了工资,还升了一级,但是呢,他没有因此表现出“惊”的样子,反而在私下里说老板太抠门,只给他那么一点奖励。可想而知,当这话吹到老板耳朵时,他会做如何感想。

若他读了道德经,就不会这么反馈了,他会表现出“惊”的样子,非常感恩,不仅当老板的面这样,在私下里,也会和别人说,“老板真够意思,有功必赏,遇到这样的上司,我非常庆幸”,若他这么做的话,接下来他得到的好处会更多。

和父母之间也是如此

你假期回到家中,妈妈给你做了小时候爱吃的饭菜,这个时候,你若表现出“惊”的状态,说上两句“还是妈妈做的菜最好吃”“山珍海味也比过妈妈的菜”,妈妈会很高兴的。

可惜的是,很多人不会这么干,有的人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比如,临行前,妈妈准备了很多吃的让孩子带上,孩子不想带,说,“妈,我们不需要这些,现在要啥都能买到”,你看,这样的反馈,就是一定也不“惊”,这会让妈妈很难受。

随着孩子离得越来越远,父母会有很强的失落感,觉得自己再也不被孩子需要了,这个时候,作为孩子的,一定要让爸妈知道,不论你长多大,不论父母多大年龄,你都需要他们,你离不开他们,他们的饭菜依然是你的最爱。如何做到?宠辱若惊!

列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你现在应该知道了吧,被宠的时候,我们要表现出“惊”的样子,就像被污辱时一样。

遗憾的是,人性啊,别人对不起他时,他的情绪反应很激烈,会吵架甚至是打架,而别人对他好时呢?却没有多大情绪的变化。

老子说,这样不对,你被宠的时候,得有情绪反应。

老子怕你不明白,在宠辱若惊之后,又加了一句话解释,“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啥意思?

宠是居下位的,得到它的时候,你要有若惊的表现,当你失去它的时候,你也要有若惊的表现。

宠辱若惊,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任何人对你好,给予强烈些的情绪反馈,就像别人对你不好,你本能有激烈的情绪一样。

辱,要若惊

这是反常识的,一般人对“辱”是极其排斥的、是非常厌烦的,为什么也要像被宠一样,表现出若惊的样子呢?这里面有很强的智慧,有非常深地对人间事的洞察。

辱从何来?为什么有辱?每一个对你“辱”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份及时的启示,它有话要告诉你,有真相想让你明白。

上学的时候,成绩排名,你考了个倒数,老师把你喊上台,让你接受大家的注目礼,这就是辱,无数人非常厌恶这个辱,觉得是对自尊的伤害,老子说:

不用这样,这份被辱的感觉,其实在提醒你,你呀,该努力了,要奋发图强了。

变爱的时候,你以为和这个人能天长地久,后来,对方有了更好的选择,你觉得这是背弃,这是一种辱,但老子说:

不要去怨恨,辱的感觉是在告诉你,爱情很美好,但爱情也很现实,你得让自己优秀,才能守得住自己爱的人。

亲戚朋友聚会,混得好的在上座,大家围绕着他展开话题,至于混得不好的,永远是绿叶,若是你是其中一片绿叶,会有很强被冷落怠慢的感觉,这是一种辱,老子说:

这种辱的感觉,是在给你启示,这个世界,价值为王,你的价值高了,才有面子可言。

你看,所有让你觉得辱的时刻,都是一种启示,是在告诉你,若你想得到自己想要的,需要努力为之做点什么了。有被辱的感觉,说明你对自己的人生尚有期许。

有一种人,他是没有“辱”感的,即使别人使劲地侮辱他,对他呵来呼去,他也习以为常了,比如,清宫剧中的很多下人,这是多么深的绝望和无奈?他们的心中,已经没有一丝残存的对自主的渴望,绝对认命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极端的例子极少,但是,类似性质的人倒是并不少,他们早已忘了年少的梦想,早己失去了斗志,对于来自外界的欺负,统一理解为“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总之,都是别人的错,是社会风气的不好,唯独不是自己的无能。

很多人这样,当他们觉得不公平时,第一反应不是自己需要努力了,而是别人运气好。比如,那个谁成功了,是因为家里有钱,那个谁发达了,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好老婆,总之,那些厉害的人其实并不牛叉。

现实不断地给他打击,他得到的启示不是奋发图强,而是愤世疾俗,面对辱时,他们有的不是我绝地反击,而是对别人对社会极强的愤怒,这种人,不懂宠“辱”,辱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引发愤怒的外界伤害。

还好,我很早就懂得了这一点,所以,我几乎没有任何的抱怨,在我看来,我在这个世界,和别人一样,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员,我行,别人尊重我,我不行,别人看不见我,我很不行,就会有辱的体验,这一切的根源,皆在于自己。

下一次,当你有被辱感的时候,不要再愤怒,不要再抱怨,想一想,自己哪里需要提升,借由这种被辱感,深层次地进入自己,这是一次自我进化的机会。

“辱”是来给你送启示的,它是为了你好的信使,你该宠它。你该嫌弃的,不是“宠”,而是这份启示中你的不足。

宠辱若惊!

过去了这么多年,老子到底想表达什么?这四个字,后世有太多种解释,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是解读人的一家之言,包括我以上的分析!

道德经中很多的句子都是这样,没有公论,即使某些句子,有公认的理解,但依然被少数人所不同意。

我和其他所有解读人一样,本质上都是在借题发挥,借老子的话,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洞见。

你若认可我说的,点赞,我宠若惊;你若不认可,喷我,我辱若惊。

宠辱若惊,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这里是课程《习天心解道德经》,下一讲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