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 [复制链接]

1#

圣人恒定不变的没有丝毫的"非美好的心境",一直以让百姓能够拥有"美好的心境"为自己的心思意念,为自己的任务,为自己的心愿,为自己生活的努力奋斗的方向。(圣人不是一般的人,是区别于凡人,不是世俗之人,是将财富积攒在天上,世间的财富也可以多,只是不把心思意念放在地上的财富上,而是放在天上的财富上。德是圣人的武器,也是圣人的财富,是放置在天上也根置在地上。圣人是人的榜样,尽管没有任何人可以成为圣人,但是圣人是人的方向。世间的偶像都是人为编造,到头来还是会发现不尽完美。圣人很忙碌,忙于『美好的心境』,完全驾轻就熟,乐此不疲,受益无穷)

善于为人的人,吾善用德去对待,("善者"就是善于为人的人,即德者,这样的人是圣人,我喜欢用德去对待他(她),德是一种态度,一种心态,是美好的心境状态。两个德在一起,各自都是德,各自独立又互相欣赏,互益又包容,促进又互相需要,在一起德生德,『美好的心境』生『美好的心境』,如同生活在天上,生活在对方的生命里互为一体。德是可以一体的,因为道是一体的)

不善于为人的人,吾亦善用德去对待,("不善者"就是不善于为人的人,即有时"非德"的人。有时凶狠,有时压抑,即在"非美好的心境"。这样的人是生活在痛苦不快乐的心态里,对待这样的人也用德,就是用『美好的心境』,只有用『美好的心境』才能彻底打败"非美好的心境",使人转而选择『美好的心境』,拉回在到德,过有爱的生活,就是爱道,爱德,爱『美好的心境』。人应该保持在『美好的心境』,并以对方也保持在『美好的心境』为己任。小婴孩不知道什么是『美好的心境』,但是不正是这样做的吗?小婴孩自己快乐,父母也跟着快乐,这就是德,只是自己不知道,所以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只不过,人长大了,德成为了人有意识的主动去实现的行为,在"名利权"的纠结中需要更多的信心去持守信仰不动摇。德就是足,就是知道满足,在『美好的心境』下,实现天下一切的美好,这是一个修行过程,老来才知道也不错,最好是越早知道越好。人的一生以『美好的心境』为武器,是"天下之至柔,弛骋天下之至坚",是"无有入无间",自由于天地之间,这需要磨练才能有娴熟的技巧,养成习惯,一生受益无穷,被欢迎,如无形之剑)

这是德之良善。(有德之人,以德示人,一视同仁,以德待之,这是德的良善,德的善于待人。德不因为别人而改变,德是自己的信仰、习惯、依赖和武器,坚持忍耐到底的必得见彩虹)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对于信道之人,我相信他[她]所具有的德。对于不信道的人,我也相信他[她]可以具有德。这是一个德者所具有的相信、信心、信任和信仰)

圣人生活在人世间,像是没有什么追求,为了天下所有的人拥有『美好的心境』。(圣人生活在人群中和谐、融洽,像是没有追求,没有执着,像是无所偏执又投合的样子,因为圣人生活在自己的『美好的心境』里,"浑"就是浑朴,用喷涌的泉水冲洗,使人心变干净、浑朴,呈现出来『美好的心境』,令人敬仰和佩服)

百姓都注意自己所听到的,所看到的,圣人把他(她)们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照顾、关心和爱护。(圣人是绝对纯洁、干净、圣洁,没有人可以成为圣人,所有的人都只能以圣人为榜样,接受圣人的关心和爱护,不断地靠近道,做道喜悦的人。圣人与道已经融为一体,人当警醒,时时与道同在,在『美好的心境』里不要出来,度完人应该度完的美好的一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