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巧弃利”中的“绝”是禁绝的意思,抛弃、放弃。“巧”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說文》技也。拙之反。黠慧也。“巧”,机巧,奇技淫巧。《老子·道德經》大巧若拙。“弃利”,利,利益、私利。意思是放弃那种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利。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如果大家都放弃了一些精美的物品和不正当得来的利益,那么就不会有盗贼了。这里让我想到了第三章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讲的是方法学问题,怎么能让老百姓做到“盗贼无有”。领导者必须要“绝巧弃利”,要杜绝追求花大量时间而做成的精美物品和不正当的利益。用法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有为”之*。抛弃这种扰民的*举,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领导者追求精巧的物品和不正当的利利益来管理民众,便容易引起人的偷盗窃取之心。龙纹鲜卑头晋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白玉衮带鲜卑头是上海博物馆一件颇为引人瞩目的藏品,扁平的器身上透雕一龙纹,长首,长角,弯颈,躯身蟠曲,满饰鳞纹,细尾下卷。龙躯上钻有二十余处不透之小孔,原应为镶嵌宝石之用。据考证为晋代皇帝的御用之物。器边框亦有小孔若干,当为供金属丝与衮带缝缀之用。器背面两侧边各有共计四十六字,记载了制作年代、制作机构、器物名称、制作工时、监造官员姓名等,从而为后人研究提供了详尽的信息,在目前所见玉器中极为罕见,故显得尤其宝贵。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治上分裂,争战频仍,交通阻塞,西域的玉材来源亦受到限制,导致了玉器制作从两汉的高峰跌落下来,出现了数量少,工艺简单、品种少的低谷现象,可能仅在各个小朝廷中存在玉作机构,制造供皇室使用的玉器。此器采用透雕手法,整个龙形雄浑矫健,作俯首攀爬造型,龙身扭曲成波浪形,细尾分支,卷曲下垂。与一般张牙舞爪的龙纹相比,此种俯首的造型并不多见。龙颈腹部排列整齐的鱗纹,腰部为细格纹,尾、鳍、爪则以长阴线条表现纹理,龙眼内凹,闭嘴扣齿,五官琢刻精细,线条委婉流畅,工艺奇巧精湛,属西晋时期难得的佳作。鲜卑头背面铭文分为两行,右为记录制作日期、工时和监造机构的“庚午,御府造白玉衮带鲜卑头,其年十二月丙辰就,用功七百”。左边则记录一些监造官名:“将臣范许、奉车都尉臣程泾、令奉车都尉关内侯臣张余”。范许、程泾、张余等具体人名则于史不载,无从稽考,但其所任职官则可从文献中获得印证。从器背的铭文可知,这件鲜卑头“用功七百”,即耗费个工时制成。东汉永平六年《开通褒斜道石刻》中有“凡用功七十六万六千八百余人”的说法,所谓“功”指一个劳力一天的工作,说明如果由—个工匠制作鲜卑头,需七百天才能得以完成。显然,这是与铭文在同一年完成的记载有抵触的,因为一年只有三百多天。但如果我们把七百工理解为雕刻一件作品的工序,需要多人同时或,分工协作,则此问题就能够得以较合理的解释。在古代制玉工具较简陋、落后的情况下,如此镂锼繁复、精雕细琢的器物耗费了七百个人工应该是属于正常范围之内的。海棠给大家算一笔账,如果按照当今每天元工费计算(玉雕大师会更高),这件鲜卑头雕工就花费了14万元。有个宋国人为国君用象牙雕刻一片树叶,花了三年时间雕成一片叶子,其厚薄筋脉、颜色光泽足以乱真。把这片树叶混在真的树叶中间,根本分不出真假。于是这个人就凭他的技巧得到了国君奖赏。列子听说此事后笑道:“如果自然也要花三年时间才能长出一片树叶来,那么每颗树就没有几片叶子。这么精致的东西不仅花大量时间和金钱,还会引盗贼来偷,所以不能追求。

比如有的公司,领导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费心设计各种金钱奖惩制度,这是巧诈之心为谋求更多利益而设计的奖励制度。美其名曰多:“为了让员工赚更多的钱”,实际则希望用较少的钱,最好是不花钱,让大家为公司努力做事。员工之间明争暗抢,矛盾冲突时常发生。结果是,员工要么选择离职,要么不顾公司利益,只一心为自己打算,为求利益使巧用计,想办法耍手段。所以说“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领导者若能抛弃自己引以为傲的聪明,抛弃自私自“利”的贪图之心,多为民众的利益考虑,让大家安居乐业,那么这些不好的行为就自然会消失。

今天我们看玉雕确实很宝贵,这位工匠确实花费了大量的心力,老百姓欣赏没有问题。如果领导者喜欢欣赏这个东西那就不好了,国家的工匠就会想做这些东西,讨好君主下面的工匠就忙这事了。君主喜欢下边的大臣就喜欢。所以,在古代的乱世里,国家治理不好的时候,大量的国家大臣比皇帝还富。上行下效,老子说“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就是这个道理。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讨论自己朋友圈的名车,家里的儿子也喜欢名车,在同学面前也讨论名车,各种名车标志都认识。有的妈妈追求奢侈品,名包、名首饰、名牌化妆品等等,宝贝女儿也喜欢这些,以后她也追求这些。家里讨论的都是巧利的东西,全都是利益第一。然后家长让孩子学习《弟子规》肯定没有效果。家长自己嘴里不离名利。日常行为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们知道跟家长学。他会说书上都是说说,应付考试用的,不实用。哎,教育失败。我们经常随缘施舍一点,日常自然做好事,然后再让孩子学《弟子规》、《道德经》,孩子一定跟你学,这是真正的教育。沐浴在阳光下,万物自然生长,花儿五彩缤纷,自然界是最美的。家长、老师的日常行为就是阳光,孩子整天沐浴在您的阳光下。这是老子“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的教育方式。

老子讲“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讲的是领导者一定要尽量放下不正当手段给自己谋的私利,不要追求那些做工精巧、花时花钱很大的珍贵物品,不追求虚幻的名和利。只有这样做了,老百姓才能安于本分,知足常乐地生活。老子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导者法则,这三点是一样的,所谓的“绝智弃辨”,或者是“绝胜弃智,民利百倍”、“绝化弃虑,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三点老子讲的是一个思想,领导者和老百姓之间是可以互相感应的,你要想让老百姓恢复纯真、质朴的状态,领导者一定要自己在道的层面去做事。

(若樨学习道德经笔记。编辑:屋南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