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道德经中感受深刻的哲理和体味音韵之 [复制链接]

1#
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913-1.ht

《道德经》原名《老子》,是春秋时期李耳所撰写。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挖掘中,考古学家在其三号墓中出土了两本《老子》的帛书。根据推测,这两本帛书《老子》,其中甲本抄写时间在刘邦称帝之前,乙本的抄写时间,在汉文帝登基之前,帛书本的上篇是《德篇》下篇是《道篇》,不分章。现在通行版分81章,前37章是讲道,后44章是言德,简单说,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我们现在读的《道德经》,是根据晋代王弼编写的《道德经》对道家学说和研究影响最大。

《道德经》是先秦百家诸子所共仰的一部文化思想哲学著作,距今己两千多年了,历久弥新,广泛流传,有着迷人的魅力、较强的哲理性和文学性。

《道德经》的音韵之美,如:“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不仅押韵,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韵美,有旋律美,朗读经文,是一种享受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

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老子》帛书

《道德经》的排比之美,如:“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等,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鼓动力。

汉代孔子请教老子刻

《道德经》的比喻之美,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生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连用三个比喻,说明从小做起的道理。又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以玄牝喻道,养生万物。这些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道德经》的联珠之美,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联珠使语气连贯,结构严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机联系。

《道德经》中的精辟语言,如:“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上善若水”、“少私寡欲”、“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等,让我们感受到深刻的哲理。

《道德经》中还有设问和反问,如:“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等,这些设问与反问,增加了语言的波澜,扣人心弦,起到引人注意的目的。

《道德经》中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如:《道德经》的开篇对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又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对偶句子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便于传诵。

.7.3一一东山居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