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是中国思想的源流,各类思想在这一时期集中爆发,堪称中华文化的原典时代,而全世界的文明,也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候,实现了大突破和大爆发。
中国思想源头之一的道家思想也在这一时期诞生,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重要思想流派,后来成为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很多人抱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强烈的热爱来读《道德经》,但是先秦文献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遥远,而且道德经语言精练,本身并不好懂,研读《道德经》也成了很多人爱好。
但这里面有个巨大的问题,如果说读论语可以修身养性的话,那么读道德经到底有什么用的,老子动不动就讲无为。
但是,如果真的待着什么都不干,我房贷车贷怎么还,老婆孩子怎么养活,难道说到了无为的境界之后,能凭空变成钱来,从此就无忧无虑了吗?
现代人读古书,一个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读者定位的不同,造成了古今对同一件事的理解严重不相符,古代书籍很多难以理解的地方,都可以从读者定位不同找到答案。
现代人对无为做出过很多解释,但其实无为很简单,就是他的字面意思,无为的意思就是什么都不做,但奇怪的是,老子为什么要提倡无为呢,难道什么都不做,天天把双手往裤兜里一揣,就能达到人生巅峰吗。
很多人想这个问题,怎么想也不明白,甚至做出了很多迂回曲折的解释,但实际上这个事很简单,你之所以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什么都不干怎么走上人生巅峰,是因为你不是统治者。
道理很简单,老子的这本书,本来就不是写给普通人看的,老子说的是治国之道,统治者什么都不干,国家自然就好了,这就是无为的道理。
统治者最不缺的就是钱,不折腾就是他的美德,完全不需要工作,不需要努力,生来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从不考虑工作的问题。
只有高高在上的人,才可以站在高处什么都不干,普通人想无为,根本不可能,而且老子写的这本书,压根也不是给普通百姓看的。
严格来说,道德经整本书,本质上都不适合普通人去读,里面说的话,其实很朴实,都是一些治国的道理,但是把治国的道理,抽象化之后,运用到个人身上,其实很不合适,甚至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一本原本是写给统治者看的书,千百年后,被无数的普通人奉为经典,不断反复讨论书里的内容,很多原本朴实的道理,在不断升华之后,也开始变得玄之又玄。
读道德经这本书,千万不能钻牛角尖,非要照着书里的去做,或是是一定要和儒家的治国之道分出个高下,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时代变了,读者群体变了,书籍所成型的土壤也变了,我们所读到的经典,大部分内容已经溶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之中,成为我们日用而不知的一部分。
经典有经典的读法,明白那些东西,并不是写给我们普通人的,很多时候就能豁然开朗,原来很多道理,不是不管用,而只是不合适,用错了地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