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老子传真前言
TUhjnbcbe - 2023/8/12 22:22:00

前言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历程,《老子传真》面世了。它的第一稿,草于年夏,没有跳出常人的窠臼,不过是我初学的笔记罢了。自知志大才疏的我,又为慢性胰腺炎所困扰,只好是边学习,边修炼,边探索,边写作,努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年秋,应福州市气功科学研究会之邀,参加气功讲座,破译了老子《道德经》,写成《老子气功学——道德经》(为《老子修真学概要》前身),于是恍悟司马迁所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史记·老子列传》)老子所修者,即是中华上古流传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啊!它乃是“玄学”与“实学”的辩证统一啊!是以庄子赞叹老子是“古之博大真人”,(《天下篇》)深刻地指出:“道之真以治身。”(《让王篇》)当我依照老子修真大道来修炼的同时,到群众中去组织学习《道德经》,要求通过读书炼心积德,提高道德人格,并义务传道治病,久困于我的痼疾,不知何时已悄然踪影俱杳,而且精力尤胜于四十岁时体弱多病、未老先衰的我。年2月,将众人修持道德的体验,编著了《修道证真录》,益发坚定了我的信念:老子《道德经》,古人称为“道学”,是“明道之书”,正是大道科学啊!纵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以全部的生命和心灵来探索,当一个大道的通讯员,让它跨越千古以常新,道化天下迈新步,是以取名《老子传真》。它有双层的含义,既是老子传真,又是老子真传。老子传真者——老子一传宇宙自然之真;二传中华先祖之真;三传自身修炼之真。老子真传者——一传老子之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让不绝如缕的中华大道传统,让“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道德经》十五章,以下只标章次)的大道科学,弘扬于世,造福人类,造福宇宙;二传自身之真,身体力行,以身证道,识妄破迷,以证老子之真,洗去千古尘垢,清除神化与丑化,破除迷信与邪信,消除曲解与误解,将《老子》从古之“三玄”的“玄学”中解脱出来,使世人认识它乃“玄”与“实”的辩证统一,为人类的现实生活服务;三传宇宙之真,从而窥见宇宙自然大道之真,古今中外唯此道,道无所不在,无物不居,无时不有,道非虚无飘缈,既内在一切,又外在一切,超越一切。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现在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代末期,在周王朝担任守藏室史官。他是孔子的老师,“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曾去周都,问道于老子,回来之后,对他的弟子赞叹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史记·老子列传》)岂偶然哉!公元前年,周王朝内乱,王子朝兵败被逐,“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因此,老子“被免而归居”,(《庄子·天道篇》)回国居住。他看到天下大乱,不得其时,乃蓬蔂而行,要到深山老林去修道养寿,骑着青牛,西行出关。把关的关令尹喜,会见了老子,就辞官不干,拜老子为师。尹喜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史记·老子列传》)老子鉴于尹喜的诚意恳请,便将自己一生修炼的心得和古代流传下来的修道经验,以及我国历代盛衰存亡、世人祸福寿夭的经验教训,对照当时已掌握的科学文化,以人之道比较天之道,综合考察,进行总结。他站得高,看得深远,认为人生不是孤立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属于自然界的,但同时又是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而整个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修道不能孤立地进行。因此,他不但突破了个人这个小圈子,而且突破了人类这个大圈子;不但突破了现在这个小圈子,而且突破了历史这个大圈子;不但突破了万事万物这个小圈子,而且突破了天地这个大圈子,将人类的思考范围,从人生扩展到整个宇宙,将个人与社会、与天地宇宙都置于“道法自然”(二十五章)这样一个整体的巨大系统中来;将有限的人生、社会、人类放到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来,更将有形的万有放到无形的妙无中来;并将此两者有机地和谐统一起来。它的精华便是简明扼要的《道德经》五千言,核心是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老子著书是出于他救人济世的慈爱之心和他的人生理想。他所说的都是有根有源的,是掌握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道,来统御现在的一切,不是自我作古,而是继承了我国古代大道的传统。老子不是单纯的继承,而是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吸收当时最高科学成就,把它升华为一种崭新的系统而完善的“道学”——大道科学。因为是前无古人的,所以“吾不知其名”;(二十五章)因为是微妙玄通的,所以只能勉强为它命名、为它形容。这是老子伟大的创造性奉献,是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完善。他将中华先祖从太古时代流传至*帝以来的大道,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从实践和理论上,从修身和治世上,都推进到一个划时代的水平,以至古人将他和中华民族的先祖*帝并称“*老”,他是当之无愧的。老子之道,宇宙中自然之道,上古流传迄今之道也。它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应人生之事,证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圣之道。它概括天之道——宇宙自然之道和人之道——摄生之道、真人之道、圣人之道和玄妙之道,举凡天人之际、古今之变,无所不包,囊括无遗,可以入世,可以出世,可以超世,而将玄之又玄、深不可测的大道,以明白晓畅的诗文,予以科学的总结,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度的理性思维。《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大道科学圣典,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后人尊老子为百家之祖,道家奉他为创始人,道教奉他为宗祖,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司马迁称老子“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史记·老子列传》)二千多年前,庄子便已浩叹:“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齐物论篇》)老子深叹世人“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七十章)其实,他的《道德经》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七十章)而世人虽智大迷,而且其迷固久,因而“天下莫之能知,莫之能行”。(七十章)从古至今,注解者三千余家,于今,更兴起了一股全球性的“老子热”。但是,角度各各不同,有从训诂学的,有从解释学的,有从比较学的,有从哲学的,有从道学的,有从兵学的,有从玄学的,有从生命科学的,有从诗学的,各见其所见,各得其所得,因而,呈现了千百个的“老子”。这是可喜可贺的历史现象,对于认识老子、弘扬真经是很有益处的。然而,欲窥全豹,各得一斑。此是他们的局限性,而且时至今日,历史上那个老子和其大道科学,久隐不见,且被一些世人弄得面目全非,是又不得不为之浩叹的。我们要大声疾呼:要还老子的历史真面目!这是《老子》研究最迫切的课题,是第一位的工作。甚矣哉!探索之难也,而探索《老子》之难,为其尤最者。探索之途多险阻,其险其阻,来自诸多方面。从自我的主体来说——一是须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对于先秦语文的特点有所理解,于训诂之学有所把握,于诸子百家之学有所驰骋,既不会望《老子》以兴叹,裹足而不前,亦不致望文以生训,迷蒙而不明。一是须有超人的理性思维。对于中国传统的哲学,以及世界的哲学,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有其整体性的把握,方不致陷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迷惘与陷阱之中,而得以从思想、思维上与老子相互交通。一是须有修道的真切体验悟证。老子五千言述道德之意,道重身体力行,舍此别无悟入处。老子所继承与发扬的上古大道科学,乃是实证实悟的学问,其核心唯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先秦诸子百家之学,皆以修身为本)。身之不修,何有于道德?舍修而言悟,水中捞月,终是痴迷。一是须有老子的大道胸怀。心怀百姓,唯独没有一己之私;胸罗万有,唯独没有一己之妄。语云: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又岂可以俗人之心,度老子之腹哉!老子其深于人类历史的忧患意识者,他所抱有的时代精神与宇宙意识,虽然,玄矣,深矣,远矣,但亦非可望而不可即的。从自在的客体来说——一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日移月转,时代递降,人类愈失其本真,离道日远,此为大道历史的自然流变,而其终究复归于大道,复归于人类的本真。唯是今日之我们,与《老子》相隔远矣,这是时代的局限,亦是历史的鸿沟。一是自古以来,探索《老子》者虽然不下三千余家,历代辈出,各出己意,师其成心以自用,如何于此浩如烟海之中,游泳自如,兼收并蓄,执一以贯,而不致歧路亡羊?一是时代与历史的需求,人类自我觉醒的要求。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众里寻她千百度,却只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人生的塑造与升华,生命的流向,命运的走向,均与之息息相关。探索《老子》者,须从自我的人生需要与人类历史的时代需求相结合,而努力从事于大道科学,自可应运而兴,适时而动,心至功成。一是国家振兴,稳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它的活水源头——大道科学,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何况大道科学,乃为一切科学之母,是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它不但是巨大无比的精神力量,亦是高深超越的科学,蕴蓄着伟大的科学智慧与深厚的物质力量。主体与客体相互结合,相须为用,不可或缺。固然是难矣,却非可望不可即。只要有志于道,用心探索,自可积跬步以致千里,终抵于成的。我也有感于斯,勉为其难,既得益于前人,尤殷望于来者。《老子》五千言,世称《道德经》,传世流行的是王弼注本和河上公注本,以及唐初傅奕依据北齐武平五年(公元年)开徐州项羽妾冢所得抄本等核定的《老子古本篇》等。由于自年前流传至今,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版本,虽然大同,而小异之处不少,诸家说解纷纭,莫衷一是。这是由于原本在年代久远的辗转传抄中,难免错简衍误之故。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该墓是汉文帝前元10年)出土了《老子》两种帛书写本,甲本字体介于篆隶之间,不避“邦”字讳,它的抄写年代,当早于高帝时期(公元前-年);乙本是隶书,独避“邦”字讳,而不避“盈”字、“恒”字,它的抄写年代,当早于文景时期,可能于高帝之际。甲、乙本帛书距今均已多年。然而,帛书《老子》的出土,在老学的研究上,却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其内容虽说与现在的通行本相差不多,文字上则更接近于傅奕本,但毕竟又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甚至有比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和研究老子的思想,提供了有益的根据。”(许抗生)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竹简本《老子》,它的年代大约在战国中期(约公元前年左右),比帛书《老子》大约提前一个世纪左右,为目前所见《老子》最古的本子。简本甲、乙、丙三组文句包含有今本八十一章中三十一章的内容,共二千零四十六字,与今本和帛书本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节选本,不但其章次与今本全不相应,且“缺帛书本和通行本中关于‘道’的理论阐述,偏重于实用,‘人君南面之术’的色彩十分浓厚”。(彭浩校编《郭店楚简〈老子〉校读》,第19-20页)同时,也大异于与它相连接的《韩非》与《庄子》。它不是原始抄本,也不是善本,存在着大量的脱文、衍文等现象。因此,我主张审慎对待,尤其是震人心目的“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虑,民复孝慈”,大异于帛书及通行本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亦迥异于《庄子》所引者,实不敢苟同于某些较为流行的看法,以为早期《老子》无反对儒家圣智、巧利、仁义的观点。但是,其中关于“无为而无不为”句,确可证为《老子》本有的文句,以补帛书甲、乙本损掩的不足。现在根据帛书《老子》,参照傅奕、王弼、河上公等版本,并吸收陈鼓应、张松如、罗尚贤、许抗生、朱谦之、张扬明、严灵峰、王垶、高亨、马叙伦、蒋锡昌、郑良树、尹振环、高明、*钊等诸多名家前辈的研究成果,进行修订,力求从全体大意上来把握其精神实质,尤于仿佛依稀之际,再三斟酌,择善而从。司马迁说:“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史记·老子列传》)原不分章,韩非本及帛书等,且系德前道后。今考虑历史流传,并已遍及世界,故仍按通行本分章,不予更动,以利于传布。当前,世界性的“老子热”、“大道热”,的确是汹涌澎湃,大势之所趋,不是出于人力的所为,而是人类历史的命运所内蕴的自身要求,即从对自然、对

自身本性的异化,而复归于自然、复归于道的内在的不可抗拒的要求,也即是历史必然性的作用。苏联著名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国际性的。”美国学者蒲克明肯定《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现在世界上译本,据说德文有64种,英文有83种,法文有33种,荷兰文19种,意大利文11种,日文10种,西班牙文10种,丹麦文6种,俄文、瑞典文、匈牙利文、波兰文各4种,芬兰文、捷克文各3种,冰岛文2种,葡萄牙文、越南文、世界语各1种,(见克努特·沃尔夫《西文道教书目》)可谓盛况空前。它在世界上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徐方平说:“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不能直接观测到的物质世界,它包括相对论所研究的宇观世界和量子力学所研究的微观世界,这些世界中呈现着像老子所描绘的‘道’的状况。”(《老子、现代科学家与直觉思维》)“玻尔认为量子论的认识问题在中国老子那里已经碰到了。”李*道博士说:“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王金怀《老子是全世界尊敬的伟大先哲》)“李约瑟在晚年把自己描述为一个‘名誉道家’。我把他称为‘当代新道家的先驱’。”“在我看来,李约瑟对人类思想史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发现的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我甚至想,他的这一发现可能是,在人类历史的转折时期,新的文化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起点。”(董光璧《当代新道家》)葛荣晋说的好:“在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的灵*,还在以各种不同方式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渗透在各个生活领域和学术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只有我们把这些社会价值揭示出来,才能把道家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道家思想具有强大的时代生命力。”(《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后期道教学者极力追求‘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从自然哲学转到生命哲学,再具体化到人体功能的深入探究,从大宇宙(天)与小宇宙(人)、自然大生命与人体小生命的同构与互动的角度,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出许多人体功能的自然节律,促进了中国特有的道术科学和养生妙术。”(萧箑父《众妙之门——道教文化之谜探微》序)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于年,首次指出老子是在多年前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他以“返老还童”比喻道家思想的现代性。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在《当代新道家》的序中,还进而为这种“复归”从哲学高度指出,它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它”,“除了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从形而上学的思维复归到辩证法的思维,在这里没有其他任何出路,没有达到思想清晰的任何可能”。(《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旧序》)这些发自心灵的呼声,它们不正是人类向自然、向道复归的时代回音吗?他们不正是以老子之心为心,用真诚的眼光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子传真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