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彦伯在《枢机论》中说:“夫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志之端也,身之文也。既可以济身,亦可以覆身。”
言论是道德的手柄,行为的主宰,志向的端绪,立身的表现。言语就像是一个人的枢机,只要发动,外物就会随之有所感应。
语言可以帮助一个人成功,也可以轻易毁灭一个人。
言行,是一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代表着一个人的人品、学识和自知。
真正厉害的人,能避言辞之锋刃,行凡事之谨慎,不言人非、不畏人言、不信人赞。
1
不言人非,管自己的嘴
经常听这样一句话:“不说人非厚道也;不辨人非高见也。”
人生在世,总要与人相处共识。不言人非,是对他人的尊重。
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日清晨,江边停着一艘客船,准备载众人过河。
乘客们都安安静静地坐着,直到一名男子带着几个小孩上来,孩子的喧闹声,破坏了船内的安静,那名男子坐在身边,任凭孩子们吵闹,却无动于衷。
终于有人忍无可忍,对那位男子说:“先生,你的孩子太闹了,你能管管他们吗?”
那人抬起头,如梦清醒般轻声地说:“是啊,我该管管他们。他们的母亲一小时前过世了,我们刚回来。我手足无措,孩子们大概也一样吧。”
听到这样的话,所有人都沉默了,同情与怜悯之情油然而生,怒气全消,并给予了对方帮助。
其实,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未知他人苦,就不能做到感同身受。所以,遇事多了解情况,不要轻易去下结论,不要轻易地去批评他人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不了解事情真相,妄下结论,得理不饶人,苛责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古人云:“未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非。”
不要随意指点别人的生活,不要随意评价别人。你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但有些话,不必说出来;有些事,不要去揭穿。
人与人相处,不要过多的谈论他人的是非,更多时候要为对方着想,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不言人非,对他人而言,是一种尊重;对己而言,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善良。
2
不畏人言,行自己的路
俗话说:“人言可畏。”一句话道出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
在这个世上,无论你做什么,做得怎么样,总有人说长道短、说三道四;无论你的选择有多对,都有人指手画脚、品头论足。
一个人来到世上,不是为别人而生,也不是为别人而活。生命是自己的,走自己的路,人言何所畏。
《庄子·逍遥游》开篇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大到几千里。它变化为鸟,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长到几千里,奋力而飞的时候,张开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它的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海面上盘旋的飓风直上九万里高空,迁徙到南海。
蝉和小灰雀讥笑大鹏说:“我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下来,有时没飞上去投落到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而往南海去呢?”
鲲鹏不在意它们的嘲笑,它展翅翱翔,飞翔在山川之间,领略到天下无尽的风采。
鲲鹏展翅,志向高远;以蝉和小灰雀的见识,实在难以猜度鲲鹏的境界。
以小度大,只会暴露自己的肤浅、无知。
对于这样的嘲笑,追梦之人不要畏惧,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前行,人言就会自敛。
《庄子·秋水》中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当别人不了解我们时,往往是因为认识受限或无知,我们不必在乎他们的嘲讽,也不必和他们解释。
一个人应把眼光放远,追求更高、更广的人生境界。
当你像鹏飞往你的海,那些嘲笑就会戛然而止,攻击就会不攻自破。
3
不信人赞,守自己的心
《道德经》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美妙的言辞,往往内容不可信。
邹忌,齐国相国,身高八尺有余,身材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上华丽的衣服,问他的妻子,自己与徐公谁美?妻子和小妾都说徐公比不上邹忌。
第二天,邹忌又问来访的客人,客人也说他美丽。
然而,直到邹忌见到徐公,仔细端详,才感到自己不如他。
晚上,他躺在床上,仔细琢磨,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呀。”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以自己的切身事例告诉齐威王:“举国上下的百姓都想讨大王的欢喜,得到大王的照顾。所以从这些情况看,大王最容易遭受蒙蔽。”
邹忌建议齐威王接纳群臣和百姓的进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庭若市。
齐国开始变得内*修明,逐渐强大,燕、赵各国都来朝见。
邹忌面对赞美,认真思考、辨析,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认知,没有迷失自我。
齐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修明*治,无需用兵就能胜过他国。
古人云:“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之人往往利用花言巧语来迷惑、取悦他人,以达到一己之利。
喜欢听赞美的话,无可厚非,但更需要分辨的是:美言背后,到底是由衷之言,还是口是心非。
不要被好听的话语迷惑,也就不会失去了本心。
4
一个人,不评论他人的生活,也不活在他人的言语中,就能活出自我,活出生命的本真。
不言他人非,管住自己的嘴;不畏他人言,走好自己的路;不信他人赞,守住自己的心。
说出的话,要留三分,做到“慎言”;听到的话,认真思辨,做到“慎听”。
对人,能管住自己的嘴;对己,走好自己的路,能守住自己的心,如此就能实现心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