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显岳
在老赖名单上出出入入的风口杀手罗永浩总说自己是与乔布斯一样“站在人文与科技十字路口”的人,这次“鲨鱼皮”创业能不能成不清楚,但割一茬韭菜是必然的。
毕竟,一茬韭菜终将老去,但永有韭菜正绿油油。
其实理性来说韭菜也不是那么好割的,否则那些在大街上或地铁站里推销会员卡的人,转化率就不会那么低。连罗永浩自己也在演讲中分析过,他的现实扭曲场,远比乔布斯要弱很多。
理由很简单,乔布斯在推出iphone前,便已经证明过自己在科技产品上的实力,而罗永浩在做手机之前,只会说学逗唱,大师的光辉,将他映衬得像一个斤的小丑。
是的,想要拥有强大的现实扭曲场,请先成为“大师”,而后割起韭菜来,就轻便多了。
这一点,台湾同胞就走到了我们的前面。当我们还在琢磨怎样利用区块链发币割韭菜时,一家台湾企业已率《大师链》进*大陆市场。嗯,这链的名字就叫《大师链》,旨在“以中华文化为突破口,链接产业与社群,将和全球华人一起努力,用崭新战略思维,共同体现区块链共享世界经济的价值”。
什么是“人文与科技的十字路口”,罗永浩真应该向《大师链》好好学学。
《大师链》总裁荘立平01
《大师链》虽然名字震天响,但恕我眼拙,实在没看出它有什么创造正向价值的可能性。产品描述云山雾罩不论,企业及总裁信息在网络上也难查到,即便偶尔查到,也随处充斥成功学气息,或者说韭菜盒子的“香味”。
最最最重要的是,台湾哪里还有什么大师了?它区谁、块谁、链谁?只能选择性的坑谁。
所谓大师,都是指那些能站在高处给你指点迷津的人,哪怕开不了天眼,指引一下方向也是好的。
从这一点来看,台湾确实出过很多在大陆受欢迎的大师,钱穆、南怀瑾、琼瑶、陈安之、曾仕强……款式众多,满足不同受众,加之连央视在内的媒体助推,很多人风靡一时。
可如今别说台湾已没有了这样的大师,就连以前那些大师的口碑都岌岌可危,陈安之臭了街自不必说,年各类自媒体解读琼瑶的乐趣是什么——深入研究《情深深雨蒙蒙》和《一帘幽梦》,哪本才是终极绿茶婊教科书。
如今很多人之所以对“台湾大师”不感冒,只是因为离开了曾经的闭塞环境,能从各类渠道获取信息,看得多了便觉得他们没啥了不起的自我成长而已,换言之,信息不对称的鸿沟被填平。
以前总觉得大师毕竟吃过见过,总有牛X的地方,后来上网一查,原来大师也是四处攒来的。
让“台湾大师”产生信息不对称优势的现实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我们曾过于仰视对岸的文化。
9年,曾仕强在《百家讲坛》开课走红的同期,广东省GDP首次超过台湾地区,直接让曾老爷子成了“台湾大师”的绝唱。
说来说去,以前的我们,还是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年,当大陆有5个省份的GDP超过台湾地区时,改由我们各种diss台湾某专家在节目中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可笑言论。
变化很快的。
所以说,“台湾大师”们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进程。9年之后,还想来大陆以大师的名义割韭菜,是没什么机会的。
《大师链》早晚成《大尸链》。
02
第一位顺应历史进程登上舞台的台湾大师,是钱穆。
应当说,在公认的评价中,钱穆先生是当得起大师称号的,不似后面越来越水。
郭德纲总说,想要成为大师,一要刻苦努力,上得了牌桌,二要有一个好身体,把牌桌上的其他人都熬没了,你想不成大师都难。
这两点,钱穆都做到了。
钱穆生于书香门第,但到他这一辈家境已然没落,加之早年丧父,19岁辍学后,钱穆一直靠做中学教师生活,36岁先后发表轰动史学界的《刘向歆父子年谱》与《先秦诸子系年》,才得到陈寅恪、顾颉刚等人的赏识,进入燕京大学做教授。
但彼时学术界年轻一辈的光华是属于胡适、傅斯年等人的,好在钱穆身体不错,待年退守台湾后总想自居中华正统的蒋介石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时,环顾四周,只剩下了72岁的钱穆最合适。
同年,在蒋介石的亲自邀请下,钱穆离开香港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之一)和妻子一同搬到著名的台北素书楼。
去台湾前,在港时期的钱穆仍有大把时间用于治学,并很乐于同后辈沟通。一位很有才华的台湾高一新生在来信中挑出了钱穆书中的几处错误,没想到钱先生不仅接受了批评,还亲笔写回了一封信勉励这位高中生好好学习。
这件事,这位名为李敖的高一新生“吹”了一辈子,哪怕后来素以狂傲著称的他,总是用“钱穆思想迂腐,但有老辈风范”的句式吹嘘。不过,高中生再有才华也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想要迎来属于他的时代,还要熬很多年。
钱穆在素书楼前年的台湾,即便钱穆那样的身份,拍张照片也是不容易的,加之宣传需要,形象自是好好设计了一番。眼镜、烟斗、手杖、长衫所衬托出的儒雅与放浪不羁兼得气质,是大师的必备要素之一。
或许在设计师眼里,大师本就与玛丽苏言情剧中的霸道总裁形象别无二致,好男人都是“外面硬,里面软”,大师也要在外有能力、有性格,开开天眼、怼怼权贵,对粉丝则要软到充满亲和感。
很快,后起之秀南怀瑾便把钱穆的这招形象管理学了去。
03
很多人印象中的南怀瑾,总是下面这副照片中的模样,青布长衫仙风道骨,连眉毛都那么有气质,还没见识过他的观点,便已不明觉厉。哪怕开口之后,从没几个人真正听懂南师操着的那口浓重温州话,也还是会惊呼,遇到了高人。
实际上,在成为大师前,一直在基隆做走私生意的南怀瑾是从不穿长衫的,想要黑白两道通吃,还要靠下图中的这种形象。
南怀瑾小钱穆23岁,小学时即辍学,跟着父亲做生意。商业天分不低的他,很快便超过了父亲只能开一家杂货铺的成就,30岁时在基隆至舟山的走私线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伴随年舟山彻底解放,钱都赔了进去。
断了财路后,上有老下有小的南怀瑾压力山大,急需找新出路。马东做火《奇葩说》后曾总结,节目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的本质在于解决焦虑。这一点南怀瑾早就意识到了,不仅拿起书本缓解焦虑,还此后半生都在寻求利用帮助他人缓解焦虑进行知识变现的道路。
具体实施上,南怀瑾选择以上层人士为主要受众群体的“儒学仁波切”定位,儒释道本就相互影响,南怀瑾又特别挑选自己接触过的密宗佛教对儒学加以解释。那些战败后退居台湾的大佬们,不是又要面对不确定性心不能安,就是岁数大了想多活几年,南怀瑾推出的打坐修身+卜卦堪舆理论,只需一位贵人的引荐,便可流行起来。
南怀瑾争取到的第一位贵人是杜月笙干将杨管北,杨起初自己也研究打坐养生,对南怀瑾那一套很不以为意,南怀瑾则有一股韧劲儿,前后花了6年时间,终于让这位大佬对自己执弟子礼。
在杨管北等大佬的推荐下,南怀瑾日后得以进入被蒋介石委派主管儒学复兴运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张其昀的视野,并被张任命为中国文化大学研究所教授,而张管北是这座研究所的主要捐赠人。
就这样,穿长衫的钱穆被蒋介石请来做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旗手,南怀瑾则是在这场运动中,成为少壮派的主要发言人。
钱、南二人私交如何不得而知,但行动上总能呼应,钱穆出一本《论语新解》,南怀瑾便出一本《论语别裁》。
用前人言语给当下做解释这件事,我们已经重复过无数次了。
但南怀瑾毕竟比钱穆多一份商人的精明,满足领导需求之余,行了在《论语别裁》中夹带私货的方便。最典型的莫过于在《论语别裁》中,南怀瑾坚称曾国藩有高超的“相人之术”,证据是市面上很流行的《冰鉴》。
南怀瑾明知道《冰鉴》这本佚名小册子首次问世时,曾国藩才19岁。
曾国藩会不会“相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这门文正公绝学的,只有我南怀瑾一个。
如果仔细看,《论语别裁》满篇也没几句正确的话,南师也压根就没把学术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历史学家许倬云(同时也是王力宏的舅老爷)回忆过同南怀瑾交谈的场景,南师非常真切地说,“许先生,我们的路子不一样的,我是另外一条路。”
什么路呢?不仅要当大师,还要当国师。
年,当钱穆夫妇因台北市清查“*府财产不当占用”被迫搬出素书楼时(钱穆本人也于当年去世),南怀瑾正在香港享受着撮合两岸谈判的无限风光。
03
80年代,南怀瑾也崴泥过。
伴随70年代老蒋去世,小蒋上位,南怀瑾也因在少壮派中的特殊影响得到了影响庙堂的机会,曾为不少蒋经国亲信(重点为主管情报工作的王升)开设“特别班”,传授《左传》等古籍中的帝王学智慧和各种养生功法。
你说他想当“帝师”都行。
只可惜,南师这次算得不是很准,年错综复杂的“江南案”中,王升被贬海外,南师则抢在尚未立案调查前,远走美国避祸。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能连南怀瑾自己都没想到,若不是当初生意失败,自己也不会成为南师,若不是远走美国避祸,自己也不会得到深刻影响大陆第一代留学生的机会。
在美国生活的3年中,南怀瑾时常穿着标志性的长衫,在位于华盛顿的大别墅中招待大陆第一批留学生中的有志青年,面对这批首次出来看世界的年轻人,南师有着无数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很快又成为精神导师般的存在。
常来与南怀瑾探讨的年轻人中,有一位叫何维凌,他有过一个同班同学,叫邓pu方。
年蒋经国去世,嗅到新机会的南怀瑾,没有回台湾,而是直接飞到香港,他要盘活手中资源促进两岸和谈。
到年,南怀瑾共促成了9次两岸密使接触,但由于南师总希望快点达成功业,反倒心急没吃成热豆腐,不仅介入很深还拍照、录音,弄得大家都不是很体面,仅起草了一份《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便草草收场。
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还有这种“功业理想”,南怀瑾之前,金庸大师亦曾在封笔后先后去见了两岸高层,并成为香港回归前的立法会委员,结果同样并不如愿。
70岁后,年纪渐长的南怀瑾才逐步远离庙堂,开始向普通人传道,做了N次“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讲座,并在苏州建了一座太湖大学堂,有了“拜一千座庙,不如读一次南怀瑾”的大师赞誉,直至年去世。
南怀瑾晚年看到大陆又出了一个讲《论语》大火的学者于丹,会心一笑:都是我玩儿剩下的。
04
有得便有舍,南怀瑾尚未远离庙堂前,比他小20岁的琼瑶,抢先满足了普通大众在解冻后的“思想真空”。
今时今日的我们可以很轻易列举出琼瑶作品中的毁三观情节,但在当年,人们终于可以从泯灭自我的大时代中谈论“自我”与“爱情”,那种震撼的感觉是难以言状的,以至于为了呐喊出来,表演都是严重走形的,譬如十分适合做表情包的马景涛。
时间也很巧,琼瑶第一次回大陆祭祖,正是南怀瑾积极撮合两岸谈判的年。
琼瑶在遇到平鑫涛前,商业成绩并不亮眼,而平鑫涛为帮助琼瑶成功,也做了很多摸索。
大琼瑶11岁的平鑫涛,在凭借琼瑶电视剧彻底翻身前,干*了2家杂志社与2家影视公司,哪怕拍了几部拿金马奖的电影,也是叫好不叫座。
直到年成立怡人传播公司,拍出首部琼瑶电视剧《几度夕阳红》,才彻底转变颓势。
因为电视机开始在台湾地区普及了,此前不愿总花钱进电影院的家庭妇女们,终于有了更好的娱乐渠道。
凭这份经验,琼瑶在进*大陆市场伊始便很谨慎,尽管年便与湖南卫视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她也只是在台版琼瑶剧中用大陆的演员而已,正式发力则要等到年的《还珠格格》,甫一开播便连番打破收视纪录。我家正是在98年前后购入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还珠格格》中,马景涛的表演风格传到了周杰身上,至今仍是表情包双雄。
不知多少人有过和显岳同样的感觉,陪妈妈、姐姐感动着看过琼瑶剧后,第一次看到琼瑶本人的照片,觉得很有违和感。
总觉得,这位面相并不好惹的阿姨,同自己对写出凄美爱情故事作家的想象,差出很多。
如果不受作品影响,只说这位女性,从小学习很差、与父母姊妹闹翻、离婚后又破坏了别人的家庭,是不是又没那么大的违和感了?
这一点,恐怕琼瑶、平鑫涛都是清楚的,所以在公众形象塑造上,琼瑶总会把年轻时做过的那些事情,与小说中奋不顾身的爱情联系在一起。
只可惜,得于斯者毁于斯,当更有自我意识的新一代年轻人不再需要琼瑶作品来填补对爱情的想象时,不仅琼瑶作品成了“毁三观”、“毁童年”的代表,连琼瑶本人的口碑也遭遇了断崖式的下滑,尤其与琼瑶本人经历最贴近的《一帘幽梦》,更是频频被大家惊呼“狗血名场面”。
当商业社会的规则逐步建立,完全不论柴米油盐只谈歇斯底里爱情的琼瑶式作品,不能再引起多数人的共鸣是一种必然,光靠什么都不想,并不能排解年轻人面对现实的压力,他们更需要成功学。
小琼瑶29岁的陈安之闪亮登场。
05
5年,尚未成为首富的马老板,在央视《对话》栏目现场与一位来自台湾的“专家”进行了一场“商业互吹”,言辞烈度很高,但好像又什么都没说,符合二位一贯的风格。
气场这东西有时很奇怪,一向以*精著称的马云,在对面高档西装配金丝眼镜、一脸精明专家的对比下,竟然显得那么憨厚。
策划这场节目的也不是外人,如今扛起“知识付费”大旗的罗振宇,彼时正是《对话》栏目的制片人。
对于贩卖知识焦虑这件事,人家早就烂熟于心了。
无非光贩卖焦虑的,我们叫他罗振宇,贩卖焦虑还高价售卖“可行”方法的,我们叫他大师。
陈安之自小在福州长大,典型的“出口转内销”后,才包装为“台湾大师”。
按陈安之的自述,12岁赴美勤工俭学后,他端过盘子刷过碗、做过巧克力卖过车,换了18份工作还处于社会底层,直到21岁时受到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的感召,开发出无穷潜力并很快成为亿万富翁。
陈安之不愧为安东尼·罗宾的好学生,好到表述内容与安东尼·罗宾的百科介绍几乎无差,他的老师也是21岁前做了18分工作,而后开了天眼成为大富豪。
18,21,真是比69,91还神奇的数字。
不过陈安之在水平上还是比老师差很多的,安东尼·罗宾曾在年获得“美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至今也没让人查出是谁颁发的。
掌握成功学全靠忽悠没见过世面穷人的真谛后,陈安之去了台湾,凭《买产品不如买自己》大火,大家均对这位美国回来的青年干才,仰慕有加。
单从利用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看,陈安之确实是一个*才。由于聚集更多资源与注意力的缘故,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次发达地区推广产品,向来会容易些,从美国回台湾是如此,90年代末陈安之又从台湾进*大陆,也是如此。
“大师”是不能轻动的,亲身来大陆演讲前,陈安之先利用盗版书与盗版盘培养了大批信徒,不然不足以造成1年首次北上即万众追捧的场面。
唐僧走了十万八千里到灵山想取出真经,尚需送出自己的紫金钵,如今陈大师带着真经来到你身边,不多花点票钱,你好意思吗?那时陈安之演讲的VIP座位票价一两万是常有的事情,而同期北京西二环的房价也不过5千块。
当然,这些钱也不可能都进了陈安之的腰包。在大陆帮陈安之成为大师的,是位此前做保健品生意失败的商人王阳。王阳拿借来的10万块,注册了一家名为“成功梦工厂”的公司。
随着工厂里加工的陈安之书籍与光盘热卖,别人做梦,他们成功。
06
陈安之的成功学谎言之所以总能讲下去,也是因为浪大了不知能催上来什么海鲜。
来听过课的人那么多,按正常创业千分之一的成功概率,总会有佼佼者出现。
譬如一位听过陈安之课程的年轻人,不久后便怀揣着梦想进入了早期的阿里巴巴,并用12年的时间成长为阿里B2B事业群渠道部总经理。
他叫陈国环,年带着光鲜履历加入赶集网,赶集同58合并后,他又跟随杨浩涌创办了瓜子二手车。
陈国环在阿里时,招聘过一位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的年轻人程维,工作8年后程维从阿里辞职,创办了滴滴。
世间的很多事情就是能这样奇怪的联系在一起,即使那些商业成就同陈安之没有一毛钱关系。
相反,当听过陈安之课程的人均纷纷用新技术创造财富时,陈大师至今仍没有逃出最初的保健品式营销思维。
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过微商那点伎俩而已。
万万没想到,即使是这样的伎俩,还是对某些人形成了信息不对称优势,年一对来自贵州遵义的农民夫妇上交万学费才成为陈安之弟子后发现被骗,让久违了的陈安之出现现身于新闻头条。
《人民日报》专门发文《成功学骗局:那是一碗喝不起的*鸡汤》进行批驳。
奈何韭菜向来只听忽悠,不听呼吁。
陈安之毕竟还是太露骨了,演讲时总像琼瑶剧男主附体,很难在高学历人群中取得好感。如此一来,讲话处处高逼格的曾仕强,沿着南怀瑾式的道路,填补了市场空缺。
07
去年病故的曾仕强,是这几位中,唯一真敢在简介中自称大师的人,还集“国学大师”与“中国式管理大师”于一身,兼领“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与“中国式管理之父”头衔,反正都没有证书,想怎么说都行。
曾仕强虽然号称将《易经》《道德经》等国学智慧融入了现代管理学,但在传播上,曾氏理论历来与成功学最为贴近,看看网络上点击量最高的曾大师视频片段,从“曾仕强:很多老板总以为可以耍别人,对吗?我用打棒球来告诉你!”到“曾仕强:人生除了努力,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吗?绝了!”哪里有什么国学或管理学的痕迹。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曾大师显然是有一流智慧的人,理论层面用国学,实操层面用厚黑学,一点都不觉得违和。
如今“国学”一词虽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但事实上,其最初仅为日本江户时代学者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代称,后经五四一代传入中国,也并非如今大众认知的这般狭隘,好像清代以前的作品均可统称为国学。
如曾仕强最爱引用的厚黑学,大多假托古代英雄豪杰的勾心斗角之事,能称为“国学”吗?
讲述国学、管理学与厚黑学、成功学杂糅的故事时,曾仕强写了两本从书名上看都十分骇人的书,一本《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一本《胡雪岩的启示》。哪怕《孙子兵法》是否真从春秋时期传下来尚存争议,《清史稿》中对胡雪岩的记载不过区区数百字。
曾仕强所引用的胡雪岩故事,无非是对台湾作家高阳所著历史小说《胡雪岩》的重新演义,而不少高阳的朋友都记得,《胡雪岩》是在麻将桌边完成的,报社编辑在旁边等着出稿,高阳出一张牌写一句小说,随后一字不改在报纸上连载。
你可以说,高阳倚马可待下笔千言,也可以说,《胡雪岩》真就是一本小说而已。
猜想曾仕强一直有心对南怀瑾执弟子礼,除了辈分原因,南怀瑾不仅为曾仕强打造了以国学掩饰成功学的基础,还成功将曾国藩打造为“相面大师”,那同样是曾仕强的拿手好戏,“聪明看嘴唇,功名看气宇,风波看脚跟”之类的技巧,比星座玄很多。
毕竟星座只以出生月份进行划分,买本书照着看,谁都能成高手,嘴唇、气宇、脚跟之类的衡量,解释空间可就大了,掌握标准的只有大师。
大师就是说错了,你也无从反驳。
08
如今“台湾大师”自动消失了,但曾仕强的这种技巧,依旧被一些台湾青年人所掌握,并在某网络辩论节目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当你还在想美术馆失火要救画还是要救猫时,他告诉你要先听“遥远的哭声”。
同样上过这档节目的郭德纲认为,想光靠站在台上说话就赚钱,是全世界最难的形式,我也会说话,你也会说话,可为什么我能让你花钱听我说话?
这是高科技!
什么时候让你笑,什么时候让你安静,什么时候让你鼓掌,我早就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