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道德经第十五章,最重要的对道的描述
TUhjnbcbe - 2023/9/18 19:56:00

看《道德经》第十五章,来详细的了解道。

首先看原文--译文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

白话:古时善于求道修道者

原文:微眇玄达,

白话:微眇不可见闻之玄通达后

原文:深不可志。

白话:他们懂得玄深到不可用意去擬度揣测。志:〈仪礼·大射仪〉不以乐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

原文:夫唯不可志,

白话:正因为玄不可用意去擬度揣测

原文:故强为之容曰:

白话:所以,他们只能勉强描述他们求道中对道的体悟说

原文:与呵,其若冬涉水。

白话:一味给予啊,在道之行,就象寒冷冬天趟水过河一样,行他人所不愿行

原文:猷呵,其若畏四邻。

白话:顺道后,言语上,本该猷,就是说,順大道后,以此告天下众国。在道者却若畏惧四邻,并不多说。这是守下守屈,是大无为。猷:〈书·大誥〉猷大誥尔多邦。「传」猷,道也。順大道,以誥天下众国

原文:严呵,其若客。

白话:修行上进,自以为见道,道如客来,心生尊敬。严:严,敬也

原文:涣呵,其若凌泽。

白话:再上进,达到离物离相这一修行高度时,象冰凌融化而成泽,万事万物都无影无宗,归于沉寂。涣:〈说文〉涣,流散也。〈易·序卦传〉涣者离也

原文:沌呵,其若朴。

到此境界,沌啊,道象朴一样,还原到了最初

原文:湷呵,其若浊。

白话:浑啊,大道如浊一样,没有分别。湷:音昏,通浑

原文:旷呵,其若浴。

白话:再上进,一片明亮啊,道就象浴一样洁净空明。这是修行到心地空明境界

原文:浊而静之,

白话:如上述的浑浊,不动而静下来

原文:余清;

白话:这是我回归清,回归道

原文:女以重之,

白话:女人使她怀孕,也就是清净通过动而使它浑浊。重:怀孕。〈素问·奇病论〉人有重身

原文:余生。

白话:这是我在追求生,追求有,这是离道

原文:葆此道,不欲盈,

白话:不离此道,就要不欲盈,也就是不生

原文:夫唯不欲盈,

白话:只有不欲盈

原文:是以能蔽而不成

白话:这样才能做到蔽,才能做到生不成。这就是在葆此道。

最重要的对道的描述

道什么样?永恒道本身是不可识的,因此也就不可思议。能思到说到的都是意识心在起作用,所以,思到说出的都不是道。那些修道求道,也就是保此道者,在修行过程中,对道有种种体会认识,说出来,这是勉强形容道是什么样子,不是永恒道本身。所以,只能通过强容,慢慢体会道。

修行经历,及对道的感悟,顺序如下:

1.一味给予啊,在道之行,就象寒冷冬天趟水过河一样,行他人所不愿行。

2.顺道后,言语上,本该猷,就是说,順大道后,以此告天下众国。在道者却若畏惧四邻,并不多说。这是守下守屈,是大无为。

3.修行上进,自以为见道,道如客来,心生恭敬。

4.再上进,达到离物离相高度时,象冰凌融化成水一样,万事万物都无影无宗,归于沉寂。这时,修行才达到一定高度。

5.到此地步,就是混沌,这时,道象朴,还原到最初。

6.混沌境界,大道又如浊,没有分别。

7.再上进,一片光明啊,道象浴过那样洁净。这是心地空明,万法归一的境界。也就是无,是空,是一。即便修行到这样高度,也不是道。

需要注意,朴字,浴字,浊字,混沌,是比喻修行过程中的境界,是道发挥作用的结果,不是道本身。把这当成道,这是“误道”,而非“悟道”。

葆此道,不欲盈。怎样才能葆此道?答曰:不欲盈。

浑浊,我让它静下来,这是“我”回归清,回归道。清净,我让它浑浊,这是“我”在生,在追求有,是离道。都是我在作为。想不离道,就要不欲盈,也就是不生。只有不欲盈,才能做到蔽,才能做到生不成,这就是在葆此道。

关键是“余”字。翻译成“剩余”也可以,但翻译成“我”更恰当。清者是“余清”,生者是“余生”。都是“我”。清净世间,谁在清?是我在清;生出世间,谁在生?是我在生。都是我之所欲,我之所为。“我”是谁?需要慢慢感悟。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第十五章,最重要的对道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