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流传了两千多年,
TUhjnbcbe - 2023/9/24 20:46:00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著作,全文共八十一章,五千余字。分为《道经》和《德经》。其作者老子,已经离我们的生活有两千多年了。《道德经》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流传,不仅没有因为时代背景的改变,而失去研究的意义,反而依然熠熠生辉。

《道德经》,历朝历代将其视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也都有很多读者对其进行解析,由于解析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观念的不同,这些解析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么,《道德经》中,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的人们,学习和借鉴的智慧和感悟呢?

1、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有和无在相互对立中得以产生,难和易在相互对应中得以形成,长和短在相互比较中得以彰显,高和下在相互依赖中得以互相补充,音和声在相互应和中得以区分,前和后在相互对比中得以形成——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解析:这就是我们都学习过的“矛盾的统一性和相对性”啊。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有了彼,才有了此。任何一方都是不能孤立而存在的。整个自然界,整个社会,任何事物,都是以这样的矛盾统一和相对,而存在的。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遇到坎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相信,在不远的前方,一定有幸福,有精彩,在等待着我们。

2、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文:最善良的品质,就如同水。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水处于人人都嫌弃的低洼之地。水的品质,是和“道”最接近的。

解析:每每看到这句话,三顺都会想起杜甫的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总有一些人,就像水一样,悄无声息的滋润着别人,从来不急于表现自己的功劳。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译文:做事抱着满盈的态度,不如适可而止;把铁器打磨的太锐利,也必定保持不了太久时间。金玉满屋,没有人能一直守着;富贵却傲慢,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功成而身退,才符合自然的规律。

解析:这是老子在教导我们,凡事适可而止,做事要给自己留有余地。石崇富可敌国,却因为和王恺斗富,而死于非命。韩信因为曾经逼刘邦封他为齐王,而给自己埋下了祸根;张良的功劳不在韩信之下,却知道“功遂身退”的道理,拒绝了刘邦给他的封邑,潜心研究*老之学,成为汉初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的开国之臣。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装在一个车毂上,才成了车轮,正因为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隙,才有了车的作用;糅合黏土制作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修建房屋,正是因为有了房屋中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器物给人们带来了便利,而器物真正的作用,却是因为其中间的空间。

解析:这就是“无”的价值。杯子的作用是盛水,盛饮料,而承担这个责任的,正是杯子中间的空间;房屋的作用是住人,而承担这个责任的,也是房屋中间的空间。

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译文:尊宠卑辱,以至于为它惊惶不安,重视大忧患以至于如同重视自身。为什么会在受到宠辱时为它惊惶不安呢?因为把受宠看的很高尚,把受辱看的很卑下。所以得到这些,会惊喜不安;失去这些也会惊恐不安。这就是“宠辱若惊”。

解析:为什么人们会“宠辱若惊”?只因为人们把这些都看的太重要。如果不把这些看的这么重要,我们也就不会“宠辱若惊”了。

《道德经》中的智慧,实在太多,今天三顺只分析了其中的几条,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分析其他内容。如果您有不同的解析,欢迎您留下自己的观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流传了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