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道德经知道不知道的力量
TUhjnbcbe - 2023/9/24 21:01:00
北京皮炎医院哪个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57338.html

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都在说明知道“不知道”的力量,带给我们生活大智慧。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或者不足的,这是值得肯定的。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则是很严重的问题。是病。扁鹊为蔡桓公看病的故事很好地阐释了“不知知,病”。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你的肌肤纹理间有些小毛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你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更加严重。”蔡桓公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蔡桓公,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知不知,包括两种状态:一是认识到我们原来知道的并不是这样的,我知道的部分我认可,但我不受它的限制,接纳但不受此限制。二是知道还有未知的,不知代表未知的未来,代表无限的可能性。

不知知,不知道却自以为都知道,也包括两种状态,一是把不知当作知,假知;二是不接纳自己的不知。

真正高明的人,什么都知道,一切都非常了解,但是,他虽真聪明却装糊涂,虽然一切都知道了,外表显露出的是不知,叫大智若愚。这是第一等人。可是,其他的人,自己根本不知,却处处冒充什么都知道,这就是“不知知”,这是人生的大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夫,语气助词,第一个病,名词当作动词,这个人病得不轻。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之所以没有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他们总是对问题保持警惕,所以他们才不会出现这类严重的问题。

上面两句的总结,知道自己的不知,就会敞开自己,接纳真正知的到来;明明不知,却以知自居,则是伪知,是大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因为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就不犯这个错误,所以永远不病。

因为圣人之所以有大道,就是因为其“弱者道之用”,显己之弱,扬人之长,所以祸不及身。大成若缺,启动能人计划,一定高明白。

通过六祖开悟的三个层次,来理解什么是知。知也是由表层的知到深层次的知到开悟的知。

第一个阶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一次六祖在卖柴的时候听到有人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时候的悟,是思想意识的悟,但没有体证。

第二个阶段,被安排去筛米,几个月下来,写下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名句。五祖问慧能,筛米累不累,慧能回答:以心御物,而非以物御心,所以不累。这时候的六祖已经实证了空性智慧。但五祖依旧对六祖评价“尚未见性”。

第三个阶段:五祖为六祖讲《金刚经》,又讲到“应无住而生其心”(第一次听人说到这一句话,悟到所有想皆是虚妄。这次听五祖再次谈到这句话,这才是真的开悟了),六祖感慨,“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学习经典,打开智慧。理解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理解老子说的: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了不知道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了无限另一个世界,增加了认识事物的无限可能。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知道不知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