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道德经第四章,真正懂得和光同尘,你得
TUhjnbcbe - 2023/10/13 18:22:00

《道德经》第四章,主要讲述老子对道的理解和推崇,先说“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又说“道”似乎在天帝之前就已经存在,这样就直接而具体的点出了“道”的地位和重要性。

站在实用性和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那么本章的精髓就是“和光同尘”四字,如果能真正懂得和光同尘的含义,再跟自己所处的环境结合起来身体力行,还有什么危险不能避免?还有什么难题不能解决呢?

下面,就让我们先来具体看一下第四章的原文和译文,然后再结合事例讲一讲“和光同尘”在现实中有哪些妙用。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大道虚空无形,但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没有极限。

深邃啊,就像天地万物的本源。

消磨它的锋芒,消解它的纷乱,蕴藏它的光芒,使它跟尘垢混同为一体。

幽深难测啊,却又似乎确实存在。我不知道它从何而生,但似乎在天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本章篇幅不长,对“道”的诠释和推崇却光明正大,毫不遮掩,这种当仁不让立场鲜明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不过归结到实用方面,还是让我们来谈谈“和光同尘”的妙用吧。

战国末期秦王嬴*命大将王翦率六十万大*攻打楚国,王翦知道秦王把国中能战的士兵都调拔给了他,为了减少秦王的猜忌和怀疑,王翦不惜顶着贪婪的污名向秦王讨要大量良田美宅,以证明自己身无异志。

过了没有多长时间,同样的事情就发生在萧何身上。大家都知道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他跟张良、韩信为汉朝的建立和楚汉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他却同样遭受到最高统治者刘邦的猜忌。

萧何不得已,只得强行低价购买百姓的田地来自污,这才使得刘邦以为他只是贪图小利而并无大志,这才放下心来。

综合王翦和萧何的经历,他们由于各种原因遭受人主的猜忌,便用自污的办法来“和光同尘”,以打消人主的猜忌和迫害,这样才能在凶险至极的境地里保全性命。

其实上面的例子只是在消极的和光同尘,如果能转换思路,变消极为积极,那么和光同尘便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战国初期的吴起是一代名将,在*事和朝*改革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他在带兵打仗上的一些具体做法,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据《资治通鉴》记载,吴起领兵为将时,跟最底层的士兵穿相同的衣服,吃相同的伙食,睡觉时不铺席垫,行*时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士兵生了*疮,吴起亲自替他吸吮脓液。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小兵,将*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你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我不是为此而哭,以前吴将*替他父亲吸吮*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奋勇杀敌,最终死在敌人手里。现在吴将*又给他儿子吸吮*疮,我不知道他将会死在什么地方,所以才为他而哭啊。”

对于吴起这样的主将来说,跟底层士兵同穿同食同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在主动和光同尘?而他不顾身份不顾危险的为士兵吸吮*疮,这种爱兵如子的行为,让他彻底的跟士兵打成一片,也让每一个士兵都愿意为他去死,这才是真正的跟他所在的环境混同在一起,将他率领的*队变成将*士兵一体、上下同心的战无不胜的铁*!

我想,和光同尘做到这份儿上,也活该吴起百战百胜,成为一代名将吧!

最后总结一下,消极的和光同尘,是用自污的办法拉低自己的品行和志向,以躲避危险明哲保身;而更积极的、更高级的、真正的和光同尘,是混同的身边的人或物,主动的参与到周围的环境中去,以期发挥出上下同心、内外一体的强大战斗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非同一般的成绩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第四章,真正懂得和光同尘,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