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说道收敛锐气,排除纷杂,涵蓄光芒,混同尘垢。如何来理解老子的意思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我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梁漱溟先生,曾以斗鸡做比喻来诠释人生的不同修养阶段。
他说:人一生首先要解决和物的关系,再解决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和自己内心的关系。就像一只出色的斗鸡的培训需要漫长的过程:第一阶段、没有底气还气势汹汹,像街头小混混;第二阶段、紧张好胜,就像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第三阶段、好胜的迹象虽难以察觉,但眼里精光还盛,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到最后则不动声色,身怀绝技,秘不示人。这样的鸡踏入战场,才能所向披靡。
我们知道,通常真正的富豪是不会去炫耀自己的钱财有多少的,相比之下,他会更看重其他方面的事物,因为他已经有了足够多的金钱,在这方面是很有自信,不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证明。而对于那些不那么有钱的人,情况则不同。在金钱方面他们内心缺乏自信,因此需要通过华贵的外表来得到他人的肯定。
真正富有的人可以穿得很朴素,因为即使这样,也不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地位,他们不会因此而自卑。但那些不是很富有的人却恰恰相反,他们害怕被人看不起,他们会有强烈的自卑心。
他们处在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人生修养的第一阶段。而到了第二个阶段,由于有所成就,人往往会锋芒毕露,颇有点“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气概。
可是这样的人一般不受欢迎,因为他们太过于张扬,会看不起他人,换句话说,也就是对他人不那么尊重。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你不去尊重别人,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你呢?除非你有着很高的地位,但那样别人对你表现出来的尊重是慑于你的权势,并非发自内心。
锋芒太露的人总是很容易得罪人。台湾大学哲学系的傅佩荣教授说,自己三十几岁刚从美国回来时,在学术会议上“盛气凌人”。听别人的报告从不说客套话,有问题会直接指出,让对方当场下不了台,因此得罪了很多人。这实际上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到了第三个阶段,就已经不那么争强好胜了,但依然有冲动的可能。有时我们会遇到这种现象,很有身份的两个人打起来了,像小孩子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争骂,甚至会拳脚相向。
这时大家会很不解,两位平时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怎么会变得这么粗鲁?这其实是修养还不到家的表现。如同冬天河面上的冰,薄薄的一层冰下还都涌动着的水。也就是说,处于这一阶段的人还未能做到气定神闲,淡定自若。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呆若木鸡”境界。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修养到了这一阶段,再无任何炫耀之心,也无丝毫冲动之情,通达随和,无往而不利。
这也正是老子所说的道的特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老子又说:道深沉幽邃,若有若无,在天帝之先就已存在。这再一次肯定了道的不可捉摸的特性,也同时指出道是万物本原。
它的存在先于一切,是终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