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道德经解读第14章夷希微与商业范畴
TUhjnbcbe - 2023/10/24 19:12:00
道德经14章——夷希微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4、15、16章,老子从普通人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道和道者的样子,以及如何入道的法门。

这一章讲“道”的样子。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看它看不见,叫作“夷”;听它听不到,叫作“希”;摸它摸不到,叫作“微”。

老子有一个语言习惯,当他无法用现有的语言描述一个不为人知的未知事物的时候,会对现有的语言进行重新定义,或者干脆造一个词!如“道”、“妙”、“道冲”、“玄牝”、“谷神”等等,这章的“夷希微”也是如此。但老子的借字、造词绝非没有依据,他往往根据字形结构或更为古老的造字本义进行引申,让人有所领悟。

先来看“夷”。古文的“夷”是一个大一个弓,为正立之人形持弓的样子。本义为讨平、平定。

老子为什么用“夷”字表示视而不见呢?

老子是要告诉我们,我们不见“道”,并不是因为“道”太小了。“道“是平定宇宙最大的能量,他充斥着宇宙的所有空间,我们却视而不见!

举个例子,古人不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却充斥在我们身边。我们视而不见,但可以感知。之前老子讲过:天地之间如同橐龠,随着拉动橐龠,我们就可以感知空气的运行。道也是一样,我们虽然视而不见,但可以感知“道”的运行。

现在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存在,但仍然有大量未知的领域,如占96%的暗物质与暗能量。这都是我们视而不见的。却充斥着宇宙,是平定宇宙的主要能量!

再来说“希”。“希”字的造字本义是编织的很粗的葛布。这正是人类感知系统的特点。我们只能听到或看到一定频率范围的光线和声波,很多的动物都有比人类更为广阔的视听范围。所以老子用这个“希”字代表听而不闻。

微的甲骨文=(长发的老人)+(手执拄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加"辵"(行进),强调行进。

微”的本义为老人拄杖缓行,隐秘地行走。引申指精微、深奥。轻微、细小。

正是因为人类的感知系统是编织很粗的麻布(希),所以很多精微的事物就感受不到。这就是老子用“微”字的原因。

视而不见叫作夷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夷希微”是“道”的特性,常人无法追根究底。我们只能尽量描述道的样子,但不能陷入语言的名相去分割它,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浑然一体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这段经文传到西方,让三百年前的西方传教士兴奋不已。夷希微的首字母组成IHV,西方传教士认为是希伯来文耶和华的名字,这样就认为老子的道家思想是来源于西方。黑格尔就曾考证,“夷希微”三个字,就是希伯莱文耶和华(Jehovah)的发音。

上文中,我们考证了老子用“夷希微”的来源,已经可以证实:老子思想是华夏本土的思想,与西方或希伯来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应该是西方传教士的一厢情愿。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偶然的背后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所有修行体系都是殊途同归的。真相唯一,说法不一。用道德经的话说:名可名,非常名!用名相可以命名“道”,但这种名相并不是恒常不变的。你可以称为“道”,也可以称为“宇宙本体暗能量”;可以称为“上帝”、“梵天”、“真主”;也可以称为“奇点”、“佛”、“集体潜意识”……

搏之不得叫作微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这段一般解读为:它的上面既不显得明亮;它的下面也不显得晦暗。这样解读没有问题,就是少了点深意。

我解读为:在上无以增加他的明亮,在下无以显示他的晦暗。代表道是不受外在宇宙万物影响的本来存在。也许更为合适一些。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无头无绪、延绵不绝,不可用名相定义它,一切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

这个“复”字代表道的运行,是从“无物”到“有物”,又复归于“无物”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质能转换的过程。

就如同橐龠中的空气,从吸气到鼓气,再到吸气,人类正是通过这样的运行感知空气的存在。能够感知从“无物”到“有物”,复归于“无物”,就能感知“道”的运行。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

道是无状之状,没有形状的形状。是无物之象,道不是物,只是一个象。

老子用这两句说明了“道“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道的本质是能量。

惚恍: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道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是悟道了。

道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远古就存在的。一旦证悟了道,今天这个世界就可以合理解释了,这就是“以御今之有”。

过去、现在、未来都是道的贯通,能知“古始”,即宇宙的创生,就是悟道的标志。这就是老子在前面几章描述的宇宙创生状态。

另外,“古始”可以延伸一个践行思想。宇宙创生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当我们学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解读第14章夷希微与商业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