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全),王(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在本章阐述了常人的入道法门!
致虚极,守静笃;
南怀瑾先生曾说过:“八千多卷的《道藏》根本离不开老子的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
也有证悟者开释:“致虚极,守静笃”是禅定修法“近死之心”通向“复阳”的甚深法门。
这方面我自知尚无体证,不敢乱讲。仅就我个人领悟分享一二。
何为“虚”?“虚”是中空的结构,是“无”的境界,但不是什么都没有。人在“虚”处,就可以做到灵动而不执着,就可以像橐龠的鼓动带动空气的运行一样,以无中生有带动道的运行。
何为“静”?“静”是浊以徐清的法门。道者与浊世同流,但并不合污。这就要“静”上的功夫。这个功夫有两层:一是无分别、不评判;二是抓根源、归本质。
再来说说“极”与“笃”,笃的金文=(竹,竹笼)+(马,代马嘴),表示给马嘴套上透气的竹笼,使马不能嚼食路边的野草,以此降低草料对马的诱惑,提高马匹的警觉与专注。造字本义:马嘴套竹笼,凝神专注,一心一意。
达到虚的极点,专心致志守静。这是《道德经》中比较少见的极致的用词。类似于“止于至善“的表达方式。
中国佛学的基本修证方法,是在止观的基础上展开的。“致虚极,守静笃”可以看作是道家的止法。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用六个字说“止”,其后便是说“观”。
观,是指用心感悟,反观。静下心来,去感悟、观察万物的“往复”。让自己去回归本源,去发掘万物的生长,就是让自己以“虚静”之心,回归万物生生不息的本质。
这个入道法门与佛家止观法门如出一辙。
《童蒙止观》开宗明义指出: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故经云:“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日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日狂。狂、愚之过,虽小不同,邪见轮转,盖无差别。若不均等,此则行乖圆备,何能疾登极果。’’
意思是说:证悟入门路径很多,这其中最直接、紧要的,皆不出“止、观”这二法。为什么呢?因为“止”是降伏烦恼的初始门径,“观”是断除无明的正途精要;修止是调养澄清心识的资粮,修观是前进开发圆解的妙方;修止是得禅定的胜因,修观是开发智慧的桥梁。
当知定慧二法,就如同车的双轮,鸟的双翅,如果偏于其中一法,则容易堕入颠倒邪见。所以经中说:“如果偏修禅定福德,而不学智慧,则会落入愚痴;如果偏学智慧,而不修禅定福德,则会落入狂妄。”狂妄和愚痴的过失,虽然有些细微的差别,但是他们都会导致邪见增长,轮回不止,这一点上并没有差别。如果定慧不均等,这样的修行有违圆融具备之道,又怎么可能速证极果呢?
这段表述可以作为《道德经》第十六章的佛家解读。
止观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芸芸:茂盛、纷杂、繁多
归根:指回归于本质根源
天地万物纷杂繁多,在止观中,都各自回归了本质。这就是老子第一章中所说的:“常无欲,以观其妙”的状态。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对这段的领悟,我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解读都不一样。
第一阶段解读:
悟道者悟通这个世界的本质就进入了寂静的状态。此时就悟通了生死循环,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尽头,都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如此往复的循环着。这一阶段对万事万物花开花落、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生命轮回特质有所领悟。
第二阶段解读:
宇宙的本体就是寂静,这是宇宙未创生的状态。当回归到这一状态时,就能觉知生命体一生的轨迹。这就是命。
这一阶段我对“命”的解读是一种前定的安排。人类是否具备“自由意志”,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人类是否有超越自己意志力的无法改变的安排?这需要深究。
在第二阶段,我倾向于以下观点: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但人的自由意志是有边际的。自由意志表面上看无所不能,实际上能力有限,生老病死都不能做主。自由意志的边际是什么?我倾向于曾仕强教授的答案:小事人定胜天,大事天定胜人!
第三阶段解读:当对修行有了一定的领悟后,我对“复命”有了不一样的解读。这基于一个前提假设,如果人类没有自由意志,那就意味着人类的一切,可以由算法决定,也就意味着AI最终会成为新的生命形态。而这一生命形态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将被这一新的生命形态所取代。我认为这一结论是悖论。
因此,我认为:老子“复命”一句有更深的意义。可能意味着:当我们能够回归宇宙寂静的本质,就能够回到赋予命运之初,重获新的命运。这就好像系统重置,复命则得性命之常。即:原来的命运安排已经失效了,会获得新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
用一句话概括第三阶段的解读:“致虚极,守静笃”,能够重获新生命,使生命的轨迹发生彻底的改变。
三个阶段的不同领悟,哪个更接近老子原意,以我现在的境界无法回答。只好一一列举,请高手指点吧!
归根曰静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这个世界没有恒常不变的属性,称为“无常”。
回归了这个四维世界的本质(归根),也就领取人生的天道轮回,破解了人生的天赋使命和人生功课,就能重启新的生命密码,活出人生游戏的隐藏关。这时也就了悟了宇宙不变的真常!
知道法界的真常之道,就是自性觉,这才是真正的明。
不知常,妄作凶。
一旦知常,人所有的行为都如理如法,都呈现道和。不知常,就是不明,佛家称为无明。在无明的妄念驱使下,做作的事情,就容易产生“凶”的结果。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全),王(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容的造字是房中藏谷,谷已经广大无边,藏谷之房更是不可思议。悟道者知宇宙真常之道,心胸广大无边。不分别、不判断,自然可以包容万物。包容万有就可以做到坦荡公平,公正无私,荡平一切私心邪念。
内心坦荡公平,就可以无所不周全。也就可以成就王业。这里是“王”还是“全”不重要。
周全就是顺应天道的结果,这就是天道合一,才可以长久。
最后一句,没身不殆!
人得此道,则身虽死而道常存。即精神不朽。更为深刻的意思是储存在宇宙本体中,成为宇宙意识的组成部分。佛家称这个宇宙信息储存系统为阿赖耶识。尼古拉·特斯拉成为“宇宙数据库”。这一问题,我们还将在后文讨论。
这一章,老子的想法我们无法完全释意,可能我们读懂的也只是表面。因为悟道法门并非每个人都能领会,至少我目前的境界无法完全领悟。这是真正的实修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差一点不到都不行。
这是我解读最为困难的一章!
现在总结一下老子送给人类的礼物。
一、宇宙奥义(接前文)
25、致虚极、守静笃是入道的止法。
26、回归宇宙的本质,察觉生命的轨迹,是重置生命系统,活出自由意志的观法。
二、践行思想(接前文)
19、回归本质是可以在各个领域践行的思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