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解读老子道德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TUhjnbcbe - 2023/11/8 17:48:00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xxzywj.com/m/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常用语还是成语?我们翻阅《现代汉语成语大词典》(湖北大学语言研究室编纂)没有找到,按照常理,在《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中查不到,去查其它资料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这才提出了出自老子《道德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否是成语这个问题的。而在有关老子及《道德经》的论述中,都明确提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汉语成语,本人就有些纠结了,后来在百度上查阅了一下,也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因此,就留下的这个遗问共同探讨。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成语?《现代汉语词典》对成语这个词是这样解释的: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句。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看了成语的解释,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到底是不是成语,还是《现代汉语成语词典》编者的遗露,或者说是学者认为它不构成成语要素而没有编入成语中?

我们现在就用《现代汉语词典》成语概念来讨论。有关成语的几个关键词,简洁、精辟、定型、短语、有出处,四字(当然也有八字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八字应该都符合上面的要求,至于为什么有的书籍上说它是成语,而在我们最具参考性的《汉语成语大词典》中找不到呢?我们先不管它是成语也好,是常用语也罢。这个问题还是留着大家讨论,我们借此机会来学习老子《道德经》,学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含义。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节选)。此八句,是说天下万事万物之理,皆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的。即使是千年合抱的参天大树,同样是从幼小的嫩芽逐渐生长而成。今天的参天大树,虽然它其杆高壮,可充入云天,其根深叶茂,但它却是由稚嫩的小芽逐渐生长,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长壮大的,绝非起于一二日,它是历经了千百年阳光雨露的滋养,开始生于毫末,最后才成为了合抱之木。同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跋山涉水,久经时日,行程千万里,历尽艰辛而到达终点。但其进程,也是由近至远,开始于足下第一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说凡是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有一个“大生于小”的观点。老子《道德经》在论述这个道理时,同时进一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用了几个排比句“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形象地证明由小到大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最后,我们为了进一步学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看一下荀子《劝学篇》中所写的几句话:“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都是告诉人们无任做什么事都要一步步来,都要由小到大,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所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我们的行为指南,至于它是不是成语并不重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老子道德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