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水利万物而不争白话道德经第八章
TUhjnbcbe - 2023/11/12 21:36:00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到了第八章,原文用“水”做喻,形象的展现出“后其身”的外在表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处在应在的低洼之地,心境深邃宁静、亲善如水柔顺,信而周流不息,自正而不偏,循环而绵延,时令顺随得势,七个方面,从身心的定位(居善地,心善渊),到与外界的交往(与善仁、言善信),最后到事物的应变(*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完完整整、全全面面、明明白白的。

以上这些德行,就是“不争”。就是没有“争”这回事儿!既没有“争”的行为,也没有“争”的想法,甚至连“争”的观念都没有!

有些人,摆脱了“争”的想法、行为,却在观念上以“争”作为评价他人他物的标准,比如,张三看着李四工作拼搏上进,觉得李四在“争”强好胜……殊不知,李四只是在兢兢业业的做着本分工作。

有句话说的好:他人是你的镜子,你怎么想的,他人在你心中的形象,就是你自己的心境。所以,我们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争”是种境界,有点像心理学中说的“心流”,指全身心的投入到某项行为活动中,甚至忘了自己,更忘了“争”。比如我们的词汇:忘我、废寝忘食等。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心流”的经历,当我们学习、工作或者游戏的时候,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甚至旁人跟你说话,都听不见。

所以,“不争”是在本分的、认认真真的做好本职的工作,就像《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经典台词一样,“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就像我们提倡的“工匠精神”。当我们沉浸于工作,尽善尽美的工作时,完美、卓越、成功自然也来了。

那么,人生之中,我们应当如何达到“不争”的境界呢?或者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像水一样,“几于道”,接近自然的规律。就是原文中的七点:“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居善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思考该思考的,做该做的,即本分!不要浮想联翩,想的多了,心就远了、就高了,心高了,就不能脚踏实地了,就非分了,就想要高的、好的了!这是中国哲学的根,也是《易经》的根,有了根才说变。

2心善渊。人本分了,心沉下来了,自然就静了,犹如深渊沉静深邃了。就像《参同契》中讲的,心为火,离为火,先天八卦“离”卦,离火中有“真水”,不心猿意马了,“真水”自然沉下来了。我们散乱的心,就像砂石和水的混合物,被搅拌的乱七八糟,当静下来了,砂石、水就分明了。所以,静下来,心就明了了。在八卦里,叫做“艮”,止而静,静而得“真水真火”之既济。

3与善仁。没了非分之想,接人待物自然顺从本分,心静下来,自然能随动而行。迎合了事物的变化规律,那便是“仁”。在八卦里,叫做“巽”,崇拜规律、尊重规律;而因差别而方便变化,则是“坎”。

4言善信。既然顺随规律而行,就要把自己的本分、心态、仁义以信念的方式稳定下来,贯彻到底。在八卦里,叫做“兑”,兑现诺言之兑。

5*善治。前四点重在修身律己,5-7点重在为人处世。*,家*也好,国*也好,*善治讲的是身修之后,入世治世,以家齐、国治、天下平,只有这样,有“利万物”的胸怀,合于自然,才能称得上“水利万物而不争”。这一点,是本分、心静、随顺、正信、善能、善时其他六点和合的大功用!更是我们身修之后的大本分!

6事善能。能,代表行动的力量,善能,讲的是有的放矢和行动绵延有力。在八卦里,叫做“震”,从意从信,故而有力。

7动善时。应时而动,应气而行。不妄动,不妄行。这是对《易经》变化的顺随,随顺而善时。

整体,就一个“善”字,善,妥当为善,顺应自然为善。

我们常说《道德经》讲的是易经,也没错,以上七点,可见一斑。如有兴趣,还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利万物而不争白话道德经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