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道德经中的四句话蕴涵人生哲学,每句话
TUhjnbcbe - 2024/2/19 17:29:00

老子的《道德经》是讲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哲学,引领我们顺道而行,其中这四句话蕴涵了人生哲学的大智慧,一直开启者我们的智慧。

0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够认识、识别他人优点、缺点的人,是明智之人,能够认识自己优点、缺点的人是明心之人。

很多人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但是很少愿意看到别人的优点,这种人不符合老子说的“知人者智”。

那些既能看到他人缺点,又能看到他人优点的人,才算是“知人者智”。

这种人的眼里,没有无用之人,什么人都能为他所用,这种人懂得顺其自然,各归其位,各尽其用之理,天下之人都能为他所用,这才是老子哲学中的“知人者智”。

虽然如此,并不是所有懂得老子”知人者智“哲学的人就会明白“自知者明”的真正内涵。

老子曾说过“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懂得“知人者智”哲学的人是老子眼中的善人,但是这样的善人眼中从不弃人,他能把每个人“贵其师”,但是这样的善人却没有学习到老子“不爱其资”的哲学道理,也就是从来不去思考所用之人的缺点。

因为自然社会就是一面镜子,看不到别人缺点的人,同样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所以明智之人没有学习到老子的“自知者明”的人生哲学。

只有即看到别人的缺点,又看到别人的优点,既能学习别人的优点,又能从别人的缺点中学到经验,看到自己缺点的人,不仅能做到明智,还能做到明心,很明显,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并非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是人生层次的递进。

只有从别人的优点和缺点中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才是心中有光之人,也就是佛说的“自性光明”之人,因为他们不仅明智还能自知。

0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强者。

正是因为明智之人懂得了老子”知人者智“的人生哲学,那么天下之人各归所有,发挥价值,才有了“胜人者有力”的结果,明智之人借天下之力,无所不胜。

正是因为自知之人明白了老子”自知者明“的人生哲学,不仅知道自己的优点又能发现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得到,什么不可以得到,从而战胜自己的内心,这样的人明心见性,遵守老子“朴”之道,守住自己的本位,这就是“自胜者强”。

03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勤奋勉励之人有志。

知人不易,自知更难,只有自知,才能控制心中的欲望,才能守住自己的本位,知足常乐,不争不抢,遵守老子的“知足者富”的人生哲学。

知足者为何知足?

因为明心之人明白,欲望是自己内心认知缺失的表现形式,人自身的优点是他人追求的欲望,而自己认知缺失的地方,就是欲望追求的目的地。

很多人欲望的不断膨胀,大部分是因为内心对自己认知缺失的方面没有认识清楚的原因造成的,只有看清认知缺失的存在,明白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视莫强求的道理,才能懂得知足。命中有的就是自己的优点,命中没有的就是认知缺失的地方,知足者之所以知足就是因为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认知缺失的地方。

如果这么理解老子的“知足者富”,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人生没有探索精神,其实老子并非认为认知缺失的地方就不能碰触,而是需要在“自知者明”之上去探索,也就是切合实际的去追求,所以我们不能仅限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认知缺失的地方就停滞不前,因为我们知道,不存在没有实践就可以被证明的理论,理论需要实践才有说服力,也就是我们不仅要知人知己,还要付出行动去实践,这就是老子的“强行者有志”。

“强行者有志”的意思是说我们需要在“知足者富”的前提下,勤奋勉励地去实践,才能验证认知缺失的地方,但越是认知缺失的地方越是力量薄弱的地方。

马云曾说过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死在了明天的晚上。”

由此可见,身经百战的马云深刻理解过老子“强行者有志”的人生哲理。

有些人明白自己力量薄弱的地方所在,但是就是无法克服,本来自己力量薄弱的地方,就非常容易被打败,所以很多人在探索多次失败以后,就丧失了信心,也有很人像马云一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之后获得了成功,那是却很少有人像马云一样能够守住“知足”二字,最后被欲望吞噬掉黑暗的深渊之中。

只有明心之人守住“知足者富”的人生哲学,才能真正理解“强行者有志”的道理,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很多人认为知行合一就是不但要认识,还要去实践,其实这只是浅意识的哲理,更深层次的哲理就是要明白实践认识过程中的反复性,依然能保持“强行者有志”,只有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怕反复,不断实践,最终才能胜利,真正的达到“知行合一”。

04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句话的意思是,始终不离本位的人就能够长久,肉体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长寿者。

真正的做到知人,自知,自我反省,知行合一,才能懂得老子“不失其所者久”的道理,只有不失初心,不失本位的量力而行才会长久。

姜子牙辅助周武王伐纣有功,但是他却隐退封地,远离周土,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却无所取,最后与西施泛舟江湖,张良助汉王刘邦完成建国大业,却选择隐退江湖。这就是老子“不失其所者久”的人生之道,他们从不失本位,所以得到了自然长久的生活。

无论是姜子牙还是范蠡和张良,他们不仅知人还很自知,不贪恋功名利禄,所以懂得功成身退之道,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效仿学习,这就是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寿”,只有少私寡欲,见素抱补最后才能精神永存。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中的四句话蕴涵人生哲学,每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