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我要写10篇左右的文章。把我研究《道德经》的过程的心得说给大家听。
年7月之前的10个月,我研习了《道德经》遍左右,什么是一遍我也没办法清晰界定。
如果非要界定,就是从头到尾背一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咀嚼几句。当然了,我每次一旦背起来,很难一下背完,一定是因为思考某几句话而中断,然后就在中断的地方接着背。直到背完一遍,再开始下一遍。
非要非要勉强说有心法的话,这第3个心法就是要把《道德经》通行本背下来。
背到什么程度呢?81章随便报一个章节数,立即把全文说出来。背之前要选个相对可靠的本子。推荐台湾陈鼓应教授《道德经今注今译》的版本作为背诵本。
只有把《道德经》背下来,才相当于我们脑子里装了一个APP。如果《道德经》没背下来,只是读个三五遍,相当于硬盘里的一个文件。
这两个差别太大了。这个关键在于:
只要装在脑子里的《道德经》,我们才能随时随地思考和咀嚼,尤其是当我们遇到事的时候找《道德经》原文去解释这种现象,久而久之,你可能就会发现《道德经》的神奇之处。
不论是顺心的事,还是违缘的事,不论是自然的事还是社会的事,《道德经》都可以对绝大多数现象以及结果的底层逻辑做出解释。
《周易》说:
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这句话对道德经也适用。当然主要是前半句。这与《道德经》第16章说的基本一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即是居,“万物并作”即是其象,“吾以观复”即研究万物并作的现象如何与《道德经》中的辞对应。
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