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是一本传世之书,同时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部经典,而真正能读懂《道德经》的人有多少呢?
大多数人可能跟我一样,认为老子《道德经》高深莫测,是挺难读懂的一部经典,其实《道德经》真的很难读懂,我们要细细品味。
读《道德经》是要结合《易经》,接触到《易经》再读《道德经》就十分容易了,解读了《道德经》后才知道“道”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明白一句话“道不远人,人自远道”。
我觉得老子《道德经》的第一章是整部书最重要的精髓章节,探讨的问题也是老子的“道”,同时也是全部老子思想中最核心的智慧。
先分享《道德经》第一章的全部内容,从中感触老子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看完《道德经》的第一章,我可以说第一章是整部《道德的》核心中的核心,重点中的重点,顶层中的顶层。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无”。
很多时候,你往往总是太在乎有的作用,却忽略了无的大用,说明你心里还是没有悟出“道”!
举个例子:
一个杯子,若是没有中空“无”的部分是不能实现盛水的功能的,其实我们的精神,信仰都是看不见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巨大,这里面其实是有“道”的存在。
在认知“道”这个问题之前,先来探讨一个问题:
你知道圆周率π的最后一位是什么吗?
有人回答:有答案吗?还有人说:可能有答案吗?或者有人说:需要有答案吗?我想说:没有答案,不可能有答案,不需要有答案。
你知道这说明什么问题了吗?
这说明,有些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还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对于人类来说,一切都可知,但是无法尽知。
无法尽知不是不可知,而是问题本身压根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说这么多,再来看看是老子怎么说的,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道”来解释,都存在于《道德经》的第一章中。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译文是:
可以言说的道,便不是恒常的道;
可以定义命名的名,也不是恒常的名。
天地开始的时候,把它叫做“无”;
万物的母亲,把它叫做“有”。
所以常处于无,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妙处;
常处于有,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
有和无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两个方面,来源相同但名称不同,幽暗深远,叫做“玄”。
玄而又玄,是一切奥妙的根本门径。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说的道很精彩,老子其实想告诉我们,要把我自己分为无和有两个状态,无是我的本心,不受外界干扰的纯粹的,有是外界环境,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有。
老子的思想智慧在于,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道,一个太极。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两面性的,一个本我,只有自己能看见的无的我;一个外人能看到在这万物世界的有的我。
这两者是会互相干扰的,我们要经常观察这两个我,及时发现他们的变化以达到平衡。
《道德经》第一章的精髓在于,让我们知道了我有两个我,那么该怎么正视这两个我,怎么做才能做到平衡呢?
我们要透过表象去更深的了解“道”,了解“道”它的其正本质。
而这些看不到的本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
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开始的。
不可能一出现就是有形的。
但是我们可能看到的都是有形状的、真正的实物。
也只有看的见的实物它才进入了我们的思维,记忆之中。
一件事情我们一般都是只看到结果,看到别人的成功,这是因为没感悟到“道”的存在。
比如车,房,钱之类的东西,你却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由外人看不见的努力长期坚持所换来的。
就如一个人为了追求那物质上的东西,从而忽略了精神灵魂,正是没有领悟到“道”的存在,所以,世人才会物质越来越满足,却还是有那么多烦恼。
两千多年来,老子是孤独且寂寞的,他从未被世人真正认识。
这是老子的无奈,同样也是《道德的》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