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道德经》的第五章的前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今天再说剩下的一句,即: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首先,要说一下“橐龠”。前一个字,音“驼”,后一个字音“越”,“橐龠”,就是风箱。这个东西现在很少见了,00后出生的人可能压根儿就没见过。它是用来鼓风的器具,可以把它称为“人力鼓风机”。用的时候,一推一拉,空气进入灶膛,火哄哄而起。
在这里,老子把“天地之间”,比作了风箱。这个风箱确实够大,囊括天地。它也如同风箱一样,虽然里边是空的,但是它不会穷尽;如果你越是用力的去推拉,那么风越大。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个词:绵里藏针。
拈起一团棉花,里面隐藏着一根针。你越是用力,被针扎到的可能性越大,被扎深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你与它“以礼相待”,那它始终是一团棉花,针只是深深的藏在里边。隐其锋芒,以柔示人。
再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言多必失,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古往今来,很多事都是坏在了“嘴快”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不经意地一次“嘴快”,招来的后果,可能会超出想象。
说得越多,越会向别人展现自己的实力。有句话叫“可以做到说不到,但是不能说到做不到”,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做的时候却手无举措,这样的人到哪里估计都不受待见。
这还只是一方面。如果只是自身的“多言”,只是与自己有有关,最招人烦的还是故作聪明,当“长舌妇”。张家长、李家短,谁家老婆偷汉子,哪个领导做了点儿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哪位同僚私底下与哪个人有什么交情,都想公之于天下,由此来博得别人的询问。这样的人,最可恶。
但是,我们的身边从来不会缺少这样的人,不仅不会缺少,而且比比皆是。与这样的人接触,要怎样呢?那就:不如守中。
按照我的理解,不如守中的“守中”,首先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也就是说,首先要“知足”。知足常乐。我觉得我就比较知足,平时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工作中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领导、同时,每天和颜悦色,把一切不愉快都藏起来,闲来没事的时候,看看考研的书,下厨炒几个菜,再写几篇文章,不跟他们争什么。这样的日子平淡无奇,但是我乐在其中。
其次呢就是“管住嘴”。高中时候,气血方刚,说话经常得罪人,后来二姨教育我:话到嘴边掂一掂。我记住了,从那之后说话尽量的注意。虽然有时候免不了说话得罪人,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能管住嘴的。我自小生活的地方是出名的三不管,是附近的“信息中心”。在这种生活多年,我见过很多邻居都是“信息工作者”。他们没事了就聚在一起,打牌,谈论张家长、李家短,不少事由他们而起,着实让人恶心。在这种生活多年,我也从大人那里学到了,管住自己的嘴确实是为人处世的一大良策。
以上是鄙人由《道德经》第五章想到的一点东西,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