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道德经与易经系列之二无为
TUhjnbcbe - 2024/4/6 0:11:00

无为是道德经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分歧最多的一个概念,更是打通整篇道德经的核心概念。

我大致统计了一下,道德经出现无为的次数有十二次之多。

圣人处无为之事。为无为,则无不治,明白四达,能无为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而无为的无这个概念在道德经出现了一百零二次之多。列举如下,

无名天地之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无相生,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复归于无极,道常无名,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方无隅,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天道无亲。

因此,理解无为的涵义,先要明确无的涵义。而无是道德经整篇的一个首要概念,第一位的概念,和道等同。这是因为道体就是无。道是无的名,无是道的实。

读古典典籍,名实相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古典典籍的洁净精微,以及圣人想要传达的真意。不能像现代人一样,根据自己的经验任由性子发挥,甚至胡扯。

明白了无是道体,道是无的名,无是道的实,下面所言就好理解了。

无为还是要从无为的词的结构说起。

无为是主谓结构。是主语加动词结构。

这一点的论据在于上面的说法,无是道体,是一个名词概念。明白这点,对理解无为的含义大有帮助,可以说恍然大悟。

那么无为的含义是什么呢?

无为就是无之为,也可以叫做道为,或者说无之为,道之为。

这是无为的真正含义。

有人此时若是问,这个无到底是如何为的呢?还是思考了的。

无的为,道德经已经说得很明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者用易经的语言,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无为其实就是道的运作。道无时无刻不在为。所谓周行而不殆。用易经的话说,就是天行健,自强不息。

无要么静止,要么为。没有别的选择。

无静的时候,就是太极的样子,非要用图来描绘,那就是一个空心的圆。此时的无不寂不灭,空灵澄澈,无形无相,至纯至净,无色无味,却又至刚至阳。

无的静止,就是纯粹的先天,没有对,它就是一切,一切就是它。

无,动则生有,就像道生一。动则落入后天,后天就有对,落入时空的因果律中。

因此,无为就是有为。是无在后天的为,为之于有而已。

无和有对的时候,其实是以后天而言的。

无没有对的时候,就是那个太极。是纯粹的本体,是太极。

或者换句话说,以道的样子去为,就是无为。

所以道德经言无为的主语要么是道,要么是圣人。只有圣人能真正做到无为。人类出生的时期,有一个真正的无为时代,那时,人人皆自足,皆为圣人,也是河洛产生的时代。

是人类历史上智慧最发达的一段的时期,但因为无的精神,所以只留下了河洛二图。

所以,道德经真正治国来说,是不大可能的,除非世界大同,人人皆为圣人君子。但无和无为的思想却可以用在各个方面,治国兵法管理等。比如兵家的要义就在于击虚。就是用了无的思想。但无用于更多的方面却是道家的修身,所谓成仙成佛。道德经有很多章节专讲修身的方法,根据都是无的思想。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与易经系列之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