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说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TUhjnbcbe - 2024/4/7 18:25:00

《道德经》整篇都是围绕“道”这一概念展开,在这第四章开头就提及“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来描述什么是道。

道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处于一种虚幻飘渺的境界,但是我们却的的确确存在于世间,我们需要它如同空气一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却不见它枯竭,它是如此浩瀚无垠,是万物的创造主。道是什么?老子在这里的描述就像是在说玄幻,故弄关子,实则不然。老子在这里描述的“道”其实就是我们需要的必备东西—和谐。老子的思想从来都是围绕着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而生,不管是他的自然思想还是无为主义,不争者都是太极圆转,无使而生,阴阳学说的含义就是“否极泰来”、“上善若水”。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与人和谐相处,这样的一种生活之道,我们用之不盈,使用这样的方式从来不会让自己难做,更不会让别人难做。但是这种生活之道往往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学会,它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们需要在生活中的角角落落、时时刻刻细心观察,从世间万事万物中去学习、去琢磨、去探究。

生活是本书,它很厚,也很薄。厚的原因是因为它漫长,漫长到我们的脑子里记不住所有的内容,漫长到我们在书写内容时,常会去焦虑、去寻求一份不可得的答案。但是它也很薄,薄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可以安之若素,我们只要懂得生活的真谛,保持着一份看世界风起云涌,我心自不动的心情,那么世上所有困扰我们的烦心事都可以成为过眼云烟,我们不怕外事困苦,只怕内心这一池塘水不得安宁。

由此老子在第四章的文中是如何描述“道”这一和谐的呢?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消磨锋利,解除纷扰,调和光芒,与尘土相随,清湛如风,似有似无。老子依然保留着他无为的体系,做人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不需要去争强好胜,更不需要去让自己变得太过拔尖。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尘世间的一部分,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这个世界缺了他,地球就不转了,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好似存在,但是某一天你消失了,可能也是无伤大雅的小事。但这并不是老子想要表达的思想,老子想要说的,这种和谐的道就是能随遇而安,能在纷乱的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生存下去的道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资本。水至清则无鱼,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清与浊的混合,它是阴阳的世界,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保留自己那一份与人和谐相处的纯真。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对与错,可能对的事只是大多数人的正义,可能错的事只是社会长期发展以来约定俗成的规矩。所以世界分阴阳,也不过是我们给下的定义。非黑即白的世界是错误,世界是混沌、是灰色、是阴阳不平衡的,可能阴的多,阳的少,也可能阳的多,阴的少,老子一生都去追求上善若水之境界,去追求阴阳的平衡真谛,他觉得阴阳平衡下的和谐是世界最佳的生存状态。我们不否认老子的观点,但是和谐真的是一种可以达到的状态么?可能老子对这一状态也有一定的怀疑与不自信吧。

也因为这样,老子在这句话的结尾用了一个神话色彩的语言。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他把道当作一个人,看成了是神之子。这也从神话的角度说明了“和谐“这种道是多么难得,这个是老子对现实世界缺乏这一种和谐不争的哀叹。他怜悯世人,但是这个世界一直以来都是如此纷乱,智者多忧思,却无法带领百姓走出困苦,只得求助于莫名的上天。这种命运掌握不在自己的手里的感觉,也是老子的无奈,或者说我们人类的无奈吧。

老子一生中经历了太多,也懂得这一份和谐的难得,在我们如今的时代,这一份和谐更是被冲之殆尽。繁忙的社会,物欲横流的世界,早已将传统社会时的一份淳朴挤压到了悬崖边缘,我们一直在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崩苦劳累,也从来没有一刻时间是为了自己而活,或者说为自己而活的那一刻,只能是未来式。人生本就是一场游戏,而我们却把这场游戏当成了生死角逐。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