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易经说道德经之三十三死而不亡者寿的道理
TUhjnbcbe - 2024/4/25 19:09:00
白癜风治疗费用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527/4630319.html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这一章虽然被很多俗世的人所用作道理,作为处事箴言。但也须知其背后的所以然也。

道德经其实每一章节都有现实生活的应用。我没讲而已。

我讲的都是所以然。明其所以然,则用不在话下也。

我不讲,并不代表不能用。这是要明白的。

比如兵家之道,若用道德经的道理其实就是击虚之道。

但道德经本意是讲修道得道治国的。所以引申的东西基本不涉及的。

智和明显然是有区别的。

智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就是知识情见情识,是后天学习而来。

而明则是本明。是由本而带来的。本就是易经所言的太极。

太极圆融,功能自足,蕴含万有,所以太极无为而无不为。无能而无不能。这是慧,是神性,也叫神明。

儒家讲诚则明,佛家讲定生慧。明心见性。都和这里的明是一个意思。

自知并非是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这是扯淡。

而是明本知本。或者说体道正道悟道。这才是自知者明。

那什么又叫自胜呢?

自胜也并非是自我超越,战胜自己。这都是望文生义的毛病。老子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如何才算自胜?其实就是本明战胜后天之情欲。或者说让后天之情欲情识情见回归于道。这就是自胜。

人能回归于道,则能无为无不为。确实很强大。

道生万有能不强大么。

知足也不是满足。满足了精神就富有这也是扯淡的道理。都和道德经不搭边的。

这个足就是对太极的圆融性而言的。太极圆融自然是足。

功能自具蕴含万有,万有俱在太极之蕴含中,不是足是啥。

万有都是太极生出来的,不是富是啥。

所以,我们看到道德经实际上字字句句都指向易经的太极。

道德经的无不好理解,那就用易经的太极来理解岂不是更妙。

而事实上无和太极本是一回事,称呼不同而已。

老子偏要称呼太极为无,谁也没办法的。

不失其所者久。说得还是太极。不丢失道心的,与太极合一得道的自然是久的。太极恒久不变。道家修真也是为了入于不生不灭之境。

所者其实和如来的意思差不多。细细体会,自可领悟这其中妙义。有些东西解释出来反而牵强了。

明白了这点其实就明白最后两句话的意思了。

易传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其实就是说的久和寿的道理。

都与天地和明于鬼神合吉凶了,自然久与寿了。

不过还是要说明的是死而不亡者寿。并非是扯淡派的肉体消灭精神不灭。不是道德经的本意。

在老子看来,凡是有形的器都存在矛盾。所以在矛盾的作用下,有形的器物都会消失的。人若是不修道也是这样。

那么如何做到死而不亡者寿呢?

其实就是修身修道修真。返回道心。与太极合一。

因为太极是永恒的不变的。人若是修道从而得道的话,实际上是可以达到不生不灭的地步的。

这一点由于牵涉甚多,就不深讲了。

实际上看看道家的人都以修真为要就明白了。

他们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境界,死而不亡者寿。

其实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人只有修道才能摆脱阴阳的雕刻左右。一切就在于人能不能返回先天那个太极。

1
查看完整版本: 易经说道德经之三十三死而不亡者寿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