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
TUhjnbcbe - 2024/4/26 20:29:00
白癜风分型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30810/f1b1mv4.html

老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所著的《道德经》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代表着先秦哲学的最高水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球各国被翻译成外国文字的名著,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第二就是《道德经》,可见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老子最主要的哲学观点之一就是:自然无为,他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以及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不会受到任何外在意志的支配。说通俗一点,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发展就像放羊,但没有牧羊人。这个观点深深植根于《道德经》,然而《道德经》还有另外一席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为何又说天地在干预“万物”呢?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虽然文字已经诞生两千多年,但该如何理解却仍然存在争议。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老天是不仁慈的,只把万物当成像刍狗那样没有生命的贡品。

“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有趣的是,这刍狗在祭祀前后所受的待遇可谓千差万别:祭祀之前,人们对它充满着敬畏,连碰都不敢碰一下;祭祀之后,刍狗就被扔在一旁,任凭踩踏破毁,人们连正眼都不会瞧一下。

从字面理解,确实容易解读为老天不厚道,但联系前后文分析可以发现,老子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它的真正意义是说,天地没有仁爱和偏爱,对待万事万物都像对待刍狗一般,任凭其自然生长,自生自灭。这恰恰就是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另一种解释,不去干预,不加干涉,全凭自主。

后一句同样如此: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或者说对每个人的爱都是等分的,任凭人们自作自息,而不会施以指导或者加以打击。这体现了众生平等的超前思想,在那个奴隶制还根深蒂固的时代,老子却能够喊出众生平等的博爱口号,这是值得令人敬佩的。尔后,老子又各自举了一个例子,用以说明前面的两个观点。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天地,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它空虚而永不会枯竭,越鼓动就越能形成风。表面看来,风箱是被人为控制的,但看其本质,风箱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它始终以“中轴”为基准转动,从不会跳出它所固有的规律之外,这就是无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颁布的政令越多,反而更加使人迷惑,倒不如守于心中,保持虚静。老子认为,治理国家不需要太多法令,让百姓在其规律之内自行发展,反而会使政治更加清明,管理更加简单。天地和圣人都是公平公正的,一切随其自然,不会帮助谁,也不会惩罚谁。

很多没有悟透老子思想的人,会批评老子阴险、刻薄、心机,但真正理解了这句话,才能体会到老子的伟大。天地创造了万物却没有居功自傲,充当管理者,它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更没有想要从万物身上取回什么报酬。

显然,普通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因为他们都有私欲,都有所偏爱,都希望有所回报。老子这是在教育世人,要效仿天地的“不仁”,修炼豁达的胸襟。或许是孔子的“仁”太过著名,所以老子的“不仁”就被我们想当然的认为是贬义词,其实仁是人类正确的情感倾向,而不仁,则是天地最大的公平。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