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推荐艺术家姜松华
TUhjnbcbe - 2024/5/5 22:00:00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00357_1/
姜松华

艺术简介:

年3月生山东省文登人,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曾相继任职于南京市鼓楼区文化馆美术干部、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学院基础部主任、三江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原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油画研究会秘书长,现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策划组织南京人油画群体展、南京当代艺术展、江苏现代水彩水粉画大展等展览。美国《艺术家》、香港《收藏天地》、《艺术观潮》、《大江南收藏报》、《都市文化报》、《中国美术馆》、《新华日报》、《东方文化周刊》等刊物专版介绍,出版有《姜松华油画作品集》、《艺术名家姜松华》等个人画册,作品发表于中国油画、连环画报、美术报、画刊、美术大观、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等刊物,著有专著《艺术导论》,发表二十余篇专业论文,辞条被辑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名人录》、《江苏美术家人名词典》等书目。曾应邀到韩国大佛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与法国阿维尼翁艺术学院作学术交流,曾举办《形式与意味》《心象》《心·语·境姜松华油画艺术展》等个展。

竭尽全力之后的信手拈来

苦心经营之后的天然呈现

——评姜松华的油画

文静

近百年来,中国的艺术一直面临着一些重大的问题:我们的艺术传统应该怎样传承?又应该以怎样的面目去面对浩浩荡荡的世界艺术潮流?我们的传统艺术该不该现代化?如何现代化?

《白色世界》X80cm年

《冷山》X80cm年

对于这样的问题,理论家自有他们的答案,评论家也自有他们的答案,但是,在所有的答案中,最直接、最明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应当,也只能是由艺术家给出的。如果一定要找到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根本的区别,那么,最可能的答案就是:文人精神。

《夫子庙》x80cm年

中国的文人传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有特点的一种文明表征,它造就的有中国特色的非世袭的文人贵族团体——士大夫阶层在中国文明的内部形成了一种极为有趣的亚文明,亦即文人文化,或称士大夫文化。这种文化由于士大夫本身的特点,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士大夫艺术——由于文人阶层的相对独立性,在这其中产生的文人艺术家不必像西方的同行们一样在创作中首先要考虑观众,或者说是顾客的接受能力,在中国文人艺术中,作者群体即是读者群体,所有文人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会首先假设观众的艺术鉴赏水平与自己相当,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文人艺术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在这个水平上,艺术家们才“高山流水觅知音”,所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国的传统文人艺术就是这么一种高度感性、先天抽象的士大夫艺术,更多强调个人感受,以及读者与作者的默契。

《往事如烟》X80cm年

《黄土地》X80cm年

进而言之,中国传统文人艺术,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修养共鸣的艺术,读者的每一次观赏,事实上都是对于作品的再创造。与西方的艺术作品通过静态的形式窗口向读者展示内容不同,中国传统文人艺术作品是一扇引领读者灵魂的门,读者可以在高度象征、高度程式化、高度形式主义的画面中放松自己的灵魂去找寻画家隐藏在笔墨皴点之后的属于灵魂的那一个纯精神层面的娑婆世界。而创造这个世界的,就是文人精神。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通过笔墨点染反复的呈现这种精神,构成了中国文明的最绚烂的图像。

《绿地》72X53cm年

但是,当这种艺术样式在技术上走向穷极,当这种艺术所依赖的士大夫阶层消亡之后呢?近百年来,中国的传统艺术就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局:一方面,传统文人画所赖以存在的士大夫阶层消失了,另一方面,传统文人画在技术上也穷尽了它的可能性。传统文人画似乎走向了它自己的终点。固然有人在为中国艺术的“现代化”欢欣鼓舞,但有更多的人却在苦苦求索,追寻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的环境中的复活之道。

《红墙》80X60cm年

《静泊》80X60cm年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语言体系,进入中国已逾百年。作为一种纯粹的西方艺术样式与艺术语言,其进入中国的历程正与中国社会遭遇历史巨变、走向近代化的历程重合,而在这历史巨变中的中国传统艺术,也经历了一个变革与重生的艰难的浴火重生的过程。

《美丽山村》80x60cm年

在这期间,无数艺术的前行者不断尝试、追寻,试图将油画改造为一种本土的艺术语言,同时,为中国传统艺术找寻一条新的道路,期间的曲折艰难,非亲历者不能尽知。

这些尝试的结果,便是一代一代的艺术家们为这些问题给出各种答案。

《状态》81X65cm年

姜松华先生的油画,就是这样一份精彩的答案。

读姜松华先生的油画,总会令人想起《道德经》中的一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他创作的画面中,那些嶙峋的假山石、静谧的砖墙、苍翠的树木传递着似曾相识的中国传统的艺术图式。我们可以从其中窥见倪瓒,窥见八大山人,窥见黄公望,这是我们所熟悉的艺术主题,但是却是以纯粹而又熟练的油画语言呈现的。

《黑色小提琴》60X50cm年

《漂浮的苹果》60X50cm年

中国传统艺术,是一种自成体系的高度直觉、高度感性的艺术系统,历经数千年发展与传承,在样式、内容与技法上已高度成熟。也正因为这高度成熟,中国传统艺术在其发展史上为我们呈现了无数令人叫绝的精彩作品,却也在遭逢历史的拐点上遇到了负重过甚、难以轻装前进的难题。这个难题,简而言之,便是传统艺术的现代化问题。即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有无可能以现代的面貌出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还能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生态下继续延续和发展?

《游弋》X50cm年

《虚幻时空》X80cm年

《皇家园林》X80cm年

姜松华先生的油画作品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油画作品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提出了一种可能性:中国传统的艺术样式是可以和新的材料、新的技法契合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样能够在现代绘画的样式中得以精彩的呈现。如同我们在《动与静》、《水中石》系列中所看到的,油彩所表现的假山石和游鱼在精神实质上与八大山人的鱼石并无不同,我们一样可以静观怪石的形态,体味画中游鱼悠游于太虚的奇妙精神空间,同样可以跳出画外,玩味画中极富文人趣味的图式。

《空山新雨》X80cm年

《绿色家园》80X60cm年

这种趣味更多的体现在他的风景作品中,如《空山新雨》、《绿色家园》、《深山古寺》、《山石至尊》、《雾》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毫无疑问,西方式的分析色彩、几何透视等方法退居第二位,创作的基本动力来自于传统的以景抒情、寄情山水的文人意识。在这些画面中,诗意居于画意之上,反复涂抹、堆积的油画颜料,体现的是恬淡如高天却又深沉如厚土的文人情怀,油画颜料的堆积之下,我们一样可以看见文人画的留白,在对于西方分析性的画法的解构之后,姜松华先生的画面上为想象力留下了极大的可能。使观众也能对着油画进行传统文人所习惯的“卧游”。

《X-1》年

《X-2》年

这是一种奇妙的视觉体验,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艺术长于分析与推理的特征:有体面的转折,明暗的对比,丰富细致的色彩变化;也能看见中国传统艺术富于感性和直觉的样式:优雅的线条,灵动的形体,充满诗意的构图经营。这些因素所共同营造的效果,是使人在错愕中获得意味深长的审美体验。这是东方的禅意透过西方的绘画技术的呈现,是悠游于亘古荒原上渺茫歌声回荡在水泥森林的忘情吟唱,是历代名士胸中块垒醉忘于喧嚣都市的会心一笑。

《晴空》Xcm年

《有金属感的石头》60X60cm年

东西方艺术在这百年来的碰撞,有过太多的困惑与欣喜;现代艺术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也经历过无数的反复曲折。现代艺术是否真的在中国水土不服?看到姜松华先生的作品,我们或者可以相视一笑,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于如何去用力捏合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而在于是否诚实的面对、冷静的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见任何生硬的捏合拼凑的痕迹,仿佛那些传统的“中国样式”天然就该是用油画表现的,一切是这么轻松而又自然而然,姜松华先生给我们呈现的,是用尽全力之后的信手拈来,是苦心经营之后的天然去雕凿。

《冬雪》X80cm年

《白色的寂静》80X60cm年

《岛屿》80X60cm年

要而言之,姜松华先生以他的作品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复兴,未必一定是对于传统技术与样式的苦守,更重要的是对于传统文人精神的继承,形之外,意更重,技术之外,精神更重。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现在困扰我们的关于传统艺术的现代化问题和现代艺术的本土化问题,其实是可以合二而一的,真正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些问题的探索与创作,是可以找到同时打开这两扇门的同一把钥匙的。

《初春》60X50cm年

《高山雄鹰》X80cm年

《深山古寺》Xcm年

姜松华先生以其长期醉心于艺术创作所得的经验和技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沟通中外、绵连古今的艺术窗口,告诉我们:中国传统艺术可以这样在现代艺术中涅槃重生,西方现代艺术又可以这样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西部大地》Xcm年

《红色协奏曲》50×40cm年

《静谧》90X70cm年

《力的凝聚》Xcm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艺术家姜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