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这个“道”我们可以用语句去形容解释它,但是这个语句永远不会是“道”的本质。这其中的“物像”也可以用名词去定义分别,但这些名词永远不会是“物像”的本质。在“道”之中还没有生起“物像”的时候,那就是万物最开始的面貌,它没有名称;一旦生起了“物像”,万物也随之分别产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名称。所以要时常在无欲心静之时,要去观察“道”的奥妙。时常在有欲念生起之时,要去观察“道”的功用迹象。不管是“无名”还是“有名”、“无欲”还是“有欲”,“无”和“有”这两种对立现象都是在这同一个“道”中产生的,只不过给它们定义相反不同而已。所以这个“道”非常的玄妙,是所有功能妙用产生的门径。
此图取至网络搜索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天底下所有众生都知道美之所以称之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分别;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因为有不好的分别。同样的道理,“有”和“无”是相互发生的,“难”和“易”是互相成立的,“长”与“短”是相互对照的,“高”和“低”是相互参照的,“音”与“声”是相互融合的。这些现象比比皆是,没有穷尽。所以想要成就圣人之道,行事之时不要带有私心贪念,教化众生时不妄语,以身作则,以实践方式去引导。不要参与或干扰天地万物的发生,即使是有所行为也不要根据自身喜好。事情做成了也不要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在你不认为是自己功劳的时候,之后也就没有可“失去”的了。
此图为网络搜索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不以聪明贤能设立的阶级、地位而做出分别的待遇,人们就不会去争权夺利;不以稀有难得的东西作为贵重的宝物,人们就不会产生盗取行为;如果没有引起欲望的事物,人们就不会为之迷乱。所以想要以圣人的思想去治理大众,就要降低他们的贪心,满足他们的饭食,削弱他们的争夺志愿,增强他们的身体健康。时刻保持平等原则,让人们不产生取巧之念、不产生贪婪欲望。这样那些官员大夫就是有取巧的心也不敢也不会那样做,这样天下就没有不能治理的了。
此图为网络搜索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大道无影无形,但其妙用功能却又没有穷尽一样。深奥的很啊!它就像是世间万物的根本,它能挫败坚固,它能解开纷乱,它能跟光相和无碍,它能和尘土同在。可就是找不到它啊!但又好似时刻存在身边一样。我真不清楚它是谁产生出来的,就是比这天帝都要久远。
此图为网络搜索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这天地空间不存在仁慈一说,任凭万物自行生灭;圣人之道也同样不存在仁慈一说,任凭人们自行生灭。这天地之间所产生的万物,同灶台风箱里的风有什么两样呢?风箱不工作的时候它就在那虚空不动,一旦工作起来它就源源不断地吹出来。所以认知的事物越多越是难以平静下来,不如舍弃这“知晓”和“不知晓”的观念去保持一个平等的心境。
此图为网络搜索此篇结束,下篇讲第6至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