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道德经》第一章解读
图片来自网络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什么是道?
是可以用语言文字讲述明白的,但表述出来之后,就不是那个恒常久远的真道了。
道是什么?
也是可以用具体事物描绘清楚的,但描绘出来之后,就不是那个湛然常寂的大道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生天地中,如白驹过隙,渺如尘埃,所见所知所感,永远都是有限的;
就算有再高的境界和维度,也无法洞穿整个宇宙无始无终的全貌,以及暗能量磁场的缘由;
但凡能窥其分毫知其一二者,就已经是莫大的成就,所以道这个事情,是永远无法说明白的,千百年来都在不停地说,一直说到现在,也还是一头雾水……
这个道,有人说它是元神,也有人说它是自性,更有人说它是本体,甚至说道在屎尿,都是正确的!
这个道,包罗万象,玲珑剔透,无处不在,十方世界万事万物都是道的载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尽在日用而不知,从不与人须臾离也!
无论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领域?所有能够合理自洽的逻辑,都是正确的,都是道理,但都只能窥其分毫,同时也说明,道并不是没有踪迹可循……
图片来自网络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因为万事万物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有无相生,生生不息……
无,就是万事万物还没成形的最初元始混沌,属于不可描绘的那个未知维度空间;
有,就是万事万物已经开始呈现的本源样貌,属于可以溯源的那个已知维度空间。
有生于无,故无极生太极,道生一,这个道就是无极,一就是太极,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一生二,天地分焉,日月现焉,乾坤定焉;再一元复始,即天地媾精,日月和合,变化现焉,成为三生万物……
万物即一,散而为万,聚而为一,这个太极具有百千万亿化身,故无处不在……
人本天地媾精,合日月之华,为天地自然万物的浓缩体,顺则成凡(三),逆则成仙(一),若知之修炼,是可以重返虚空复归无极的!
悟道的真谛,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原理。
理上悟道,至简至易;行中证道,至极至难。
图片来自网络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所以能够澄心遣欲的人,回到常清静的本源状态,就能洞察天地自然万物造化之妙;
心中欲望比较重的人,就只能观察到道的表面皮毛了(徼为边界可活解为表面皮毛)。
嗜欲深者天机浅啊,是很难领悟到根本层面的道理的!
所以修道的过程,就是澄心遣欲返朴归真的过程,损之又损,则无为而无不为,常清静,则天地悉皆归……
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欲望熏染之门。
眼见是非则争,耳闻过失则恼,鼻嗅香味则贪,舌尝美味则迷,身入红尘则染,意生邪念则浊,辗转沉沦,七窍生烟,辨识度自然越来越小……
道祖只想告诉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到有欲和无欲的分别作用,才能内心升起觉照,遣欲澄心,回归本源。
图片来自网络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和有,虽是处在两个不同的维度空间,但他们是同时存在的,无就是有,有就是无,有无相互转化作用,能量往来,生生不息……
就好比白天和黑夜,我们处在地球这一边的时候是白天,而另一边却是黑夜,反之亦然,只是我们只能看见可看见的部分,只能洞察可洞察的边界,要想明悟大道,就要无限放大我们内心的格局,就好比飞到太空看地球与站在地球看地球,所得到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又比如水可以化气体存在,又可以化成液体存在,还可以凝结成固体存在,而我们的肉眼却只可以看见液体和固体,难道它是气体的时候就不存在么?都是同一种物体呀!
那意念,能量,与物质呢?一体同观,都是道的化身啊!
故自然大道无始无终,看似消亡了的事物,只是换成了另外一种方式存在,同出,异名,同谓。
自然造化的奥妙真是很奇怪呀,玄之又玄,就是穷尽一生也很难究竟明白啊!这能用有限的语言文字去讲述清楚吗?
重点是万事万物都是同样的道理呀(众妙之门),故道无处不在,尽在日用而不知,身在迷途而难返……
¥道德经帛书版马王堆版校注手工宣纸淘宝¥¥购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真不是用一般语言文字能够讲述清楚的,能够讲述清楚的部分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对天地自然存有敬畏之心!
人生天地间,渺如一尘埃!
您又怎么看呢?
我有一支笔,带您品古今;
百卷轻灵过,三教笔尖寻;
天生山野汉,娓娓道经纶;
言有不足处,欢迎指与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