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悟画道德经第二章功成弗居
TUhjnbcbe - 2024/6/29 17:04:00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http://pf.39.net/bdfyy/bdfjc/141214/4536628.html
道德经第二章感悟画第二章 功成弗居原典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①恶②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③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④,高下相倾,音声⑤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⑥处无为⑦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⑧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⑨,是以不去。注释①斯:则、就的意思。②恶:丑,与美相对。③相:互相。④相形:在相互比较中显现出来。⑤音声:古人将合奏出的乐音称为“音”,单一发出的音响称为“声”。⑥圣人:道家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其人格形态与儒家不同。儒家的圣人讲人伦,道家的圣人则任自然,主张“居静”、“不争”,张扬人的内在生命。⑦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管束,一任人们凭自己的想法去作事。⑧作:创造,兴起。⑨弗居:不自我夸耀有功。译文天下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天下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所以,实有与虚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互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靠而存在,单音与回声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接随而成顺序。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加以干涉。生养万物但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但不仗恃己力,成就万物而不自居有功。正由于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离开他。第二章——功成弗居道德经开篇为我们指出“同出而异名”的玄,众妙之门的源头是玄之又玄无法言说。如果第一章描绘的是宇宙抽象的生成、运化的原理,那么这一章老子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告诉我们所处世界的普遍现象,那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习惯于以后天的智识分辨事物,从而产生美丑、善恶之念,有了高下、有无、难易、长短...之别。想一想确实是这样!我们判别一件事情时总是根据自己认为的对、错、好、坏而作出选择、决定,自然而然地在其中平衡矛盾关系,争取趋利避害。这样的想法似乎是整个社会的共识,我们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难道有什么不妥吗?接下来,老子描述了得道圣人的处事方法——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问题来了,无为如何处事?不言怎样教化?什么都不做就能把事情办好吗?什么都不说就能成教化吗?显然不是这样,在后面的文字中老子概括地解释了一下。“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万物,指一切事物,大到宇宙天地,小到微尘毫末,圣人让万物自然生长,生养万物却不干预,不据为己有,不自恃己力,我理解无为的意思是奉献自己的力量却不人为的干涉万物。文中最后写到“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在说文解字中,以劳定国曰功,功是行为产生的结果,结果在,教化就在,比起言语的教化,行动所带来的影响更加巨大持久,所以圣人行不言之教,又不居功,他们的影响力长盛不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处世的方法与世俗不同,圣人为什么要这样做那?这也正是我们在以后的章节中需要认真体悟的地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悟画道德经第二章功成弗居